阿房宫赋-黄俊杰个人网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歷史世界的呼喚 1. 引 言 1:1 世界史的根本問題:帝國的 政治系統如何能長治久安? 1:1 世界史的根本問題: 帝國的政治系統如何能長治久安? 1:1 世界史的根本問題: 帝國的政治系統如何能長治久安? 1:1 世界史的根本問題: 帝國的政治系統如何能長治久安? 賈誼(200-168B.C.) 《過秦論》 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潔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權,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殽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1:1 世界史的根本問題: 帝國的政治系統如何能長治久安? 毛澤東 (1893-1976) 1:2 221B.C.秦帝國統一是 中國史重大轉捩點, 深具世界史之意義。 ◎ 本講問題 ◎ 秦何以能在戰國時代局勢之中統一中國? 秦如何統治中國?秦帝國與亞歷山大帝國比較有何特殊意義? 秦帝國何以覆亡?秦帝國之興亡有何歷史教訓? 2. 秦何以 統一中國 2:1 處在 「歷史結構的必然」 春秋戰國時代五百年的巨變: 社會階層的變動、尚賢政治與寒素的躍昇: 因為: 政治結構的改變:封建氏族到郡縣 經濟:莊園到工商 造成:社會價值觀的改變 → 任德 戰爭的頻仍與新階級的興起: 戰爭頻仍 戰國468餘次 ―→ 春秋1211餘次 因為戰國時代: 列國兼併 鐵製兵器 戰爭方式的改變 所以戰國時代的戰爭更為激烈。 引起或加速新階級的形成: 將領: 春秋:孫武(535-?B.C.):《孫子兵法》吳王闔閭十三篇。 戰國:孫臏(生卒年不詳) 秦昭王(在位於306-251B.C.)破趙長平,又進攻邯鄲 信陵君魏無忌(?~243B.C.)、楚春申君黃歇(314-238B.C.)救趙 魏王如姬晉鄙朱亥救趙,侯嬴自剄,信陵君留趙十年 平原君趙勝 孫臏,齊人,齊將田忌下─上,上─中,中─下,齊威王 龐涓,魏。 魏,趙攻韓,韓告急於齊,十萬 → 五萬 → 三萬 馬陵之戰「龐涓死於此樹之下」 遊士:蘇秦、張儀 社會價值觀的建立 → 任俠風氣的形成 《史記?遊俠列傳》戰國四公子:孟嘗、春申、平原、信陵。例:信陵君,魏昭王少子,隱士侯嬴,大梁夷門魏安釐王廿年(257B.C.)。 「定於一」 2:2 秦國的特殊條件 廣納人才:范睢入秦 (閱讀:司馬遷:《史記.范睢蔡澤列傳》) 制度改革:商鞅,二十等爵制 (參閱:〔日〕西嶋定生著,武尚清譯: 《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与结构:二十等爵制研究》 (北京:中華書局,2004) 產馬及精銳騎兵 3. 秦如何 統治中國? 3. 秦如何統治中國? 3. 秦如何統治中國? 3:1 思想控制:焚書 李斯(280-208 B.C.) 3:2 制度改革與資源控制 收天下兵器 遷富人於咸陽 4. 秦帝國統治政 策何以失敗: 與亞歷山大帝國比較 4:1 違反時代人民之希望 苦干戈──定於一      長城      阿房宮      開疆拓土 4:2 沿舊制: 會稽──漁陽 4:3 亞歷山大帝國政策 及其問題 多樣形式下的統一政策 統治基礎: 韋伯(Max Weber) 「神性的權威」 (Charismatic Authority) 納「多」於「一」 「異」中求「同」 帝國之發展歷程: 馬其頓王 ? 科林斯同盟 ?波斯王國大王 ? 世界帝國大帝 面對不同民族展現不同面貌: 馬其頓舊部 ? 腓力王繼承人 科林斯同盟之希臘人 ? 霸主、捍衛傳統自由之領袖 亞洲子民 ? 帝王、主子 包容歧異的文化政策 (混同政策,policy of fusion): 將東方世界希臘化 (於各地建設「亞歷山大城」共70餘座)。 融合東西兩大世界之文化因素於一爐而冶之: 服飾:放棄馬其頓傳統的無袖外套,改穿波斯人的紫袍。 行為:社會行為上:鼓厲各族通婚 行政制度:「分而治之」原則 思想:採波斯之俯伏崇拜禮。 亞歷山大政權的合法化(legitimacy)與階層化之間的問題: 「傳統的權威」→ 「神性的權威」 (traditional authority) 腓力王之子 → 亞蒙神之子 ◎因脫離希臘貴族身分,引起馬其頓舊部之不滿,伏下帝國分裂的遠因 5. 結 論 5:1 歷史變中的制度 「因時而變」 5:2 歷史變遷中有其不變者:順民心之向背 5:3 歷史巨變中個人的 「自由」與「必然」 人民在歷史變局中獲得自由,但也付出了自由的代價 自由 ←→ 必然 個體 ←→ 群體     人從封建桎梏中解放出來     ,成為自由人,彰顯其個     體性,展現個體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