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长细比自应力套管柱的理论与试验.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UPER SLENDER SLEEVED-STRUT WIHT SELF-STRESSING: THEORY AND EXPERIMENT 大长细比自应力套管柱的理论与试验 袁鑫 Yuan Xin 上海同基钢结构技术有限公司 Shanghai Co-base Structural Steel Co.,Ltd. 摘要: 通过给外管和内棒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自平衡预应力,将两者装配成自预应力超大长细比套管柱(下文简称“S 柱”)。本文对它进行理论分析和 实验研究,发现其失稳模式为高阶屈曲,并得出其临界承载力远超过相同外形尺寸、材质和边界条件的欧拉柱 conventional (Eular’s)column 的 结论。“S 柱”受外压力时,外管在工作全过程中为内棒提供侧向恢复力,这使得“S 柱”整体呈现多半波失稳的形态,受压承载力可大幅度提高到 欧拉临界力的120 倍以上,进而可做到由材料强度控制。是1744 年欧拉公式诞生以来压杆稳定理论的突破。 关键词:自预应力self-prestressing,超长细比super slender, 高阶屈曲high mode buckling, 稳定stability, 临界力critical force 1 前言 2 1.1欧拉于1744 年提出了两端铰接的理想弹性细长压杆小挠度下的临界力公式: = (1),是压杆 2 稳定计算与应用的理论基础。大变形条件下后续研究发现可以获得更高的承载力,但因所需变形超过 工程许可,无实际应用意义[1 p69-74]。 1.2 比利时工程师M.Duyster 发现了预应力可以提高混凝土柱的受压性能,G.Magnal 教授做了进一步研 究及实验验证,并提出被内部拉索连续侧支的混凝土柱不可能屈曲的错误结论[2 p221-224],本文推导过 程表明柱子的受压临界力和初始预应力及材料强度等有关。 1.3 1950 年代苏联E.Belenya 教授研究了预应力杆在组装阶段的受压性能,通过在内部布置隔板和拉索 来给受压部件提供侧向约束,进而提高其承载力。研究限于施加预应力过程,相当于本文所研究的“S 柱”的组装阶段受力。它在工程中仅作为预应力拉杆使用,未考虑承受外压力的情况[3 p81] [4] 。捷克理 工大学在Belenya 的基础上研究了预应力杆的受压性能,并于1989 年在但泽的第7 届国际工程学术 会议上提出了计算长度修正公式。预应力柱的临界力会有明显提高,其实用构造参见中国专利 ( 专利 号:201620176825.3)。隔板的使用使得拉杆对压杆的侧向约束不连续,且较大的间隙也限制了预应力效果。 1.4Belenya 还研究了单外伸臂 (crossarm)及多外伸臂预应力撑杆[3 p110],通过在外围布置外伸臂及索杆 来减小撑杆的计算长度,获得较大的承载力, 并通过实验及分析研究给出了计算方法并应用于实际 工程。加拿大H.Hafez 对单伸臂预应力撑杆做了研究,1977 年给出了最优初始预应力[5]。此后英国 教授M.Wadee 的团队对单伸臂预应力撑杆做了进一步的研究[6] [7] ,近年又发展到多外伸臂 。预应力撑 杆在理论和实际工程应用中都取得长足进展,但因外伸臂及索/杆存在,从整体尺寸看也没有超过欧 拉临界力。 1.5 1970 年代起日本研究并提出了屈曲支撑(BRB

文档评论(0)

ouyan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