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七首》的教学设计.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词七首》的教学设计_八年级语文教案_范文先生网   《词七首》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 2 、具体领会宋代几位著名词人作品的风格。 3 、豪放派和婉约派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 、《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 2 、鉴赏不同风格的词作品。   教学时间:五课时 教学方法:鉴赏、背诵、讨论   教学步骤和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内容   《鹊桥仙》   1. 作者简介   秦观( 1049-1100 ),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少举进士,不中,曾见苏轼于徐州,苏轼以为有屈、宋之才,后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因涉党争,多次遭贬,终死于被放逐途中,其词为北宋大家,擅诗文,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为“苏门四学士” 之一 。有《淮海词》。   本文采用了七月七日之夜牛郎织女相会于天河鹊桥的传说,所描写的虽是天上景象,实际是词人仰观星空时的所见所思。   2. 课文提问   u 上阕写什么?下阕写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上阕写牛郎织女相会之欢,下阕写两人离别之苦。全诗热情歌颂了牛郎织女这对情侣之间纯洁而高贵的爱情。   u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拟人手法,为他们相逢时那种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渲染气氛(流星仿佛对他们相会关心,为他们传递着离别的幽恨)。   u 下阕最后“两情,又岂”两句如何理解?   岂,表示反诘语气。两人相会后不忍分离,因而说这些话安慰他们:爱情若坚贞不移,又哪在乎朝夕相聚?这一反寻常人们对爱情难舍难分的看法,使词的意境为之一新。   《声声慢》   1. 作者简介   李清照( 1084 — 1155 ?),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与赵明诚结婚。夫妻二人志同道合,一方面进行文学创作,一方面又从事学术研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曾合著《金石录》。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于宋高宗建炎元年( 1127 )南下,辗转江南。后赵明诚病故,李清照孤苦零丁,在杭州、金华一带飘泊,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李清照的词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写离情别绪,反映她少女、少妇优越闲适的生活和闺房相思的情怀;后期因国破家亡,流落异乡,词作多写故土之思与身世之感,风格也变得低回宛转,凄苦深沉。作品散失很多,今有《李清照集》、《漱玉词》辑本传世。   2. 写作背景   这首词又题为“秋情”,是李清照后期的名篇之一,也是历来人们所公认的她的代表作。从词意上看,作品当写于丈夫赵明诚死后,这时侯,词人孤苦无依,晚景极为凄凉。作品通篇都写哀愁,但这与早期的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不同,这里所写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个人遭遇与亡国之痛交织在一起的哀愁。情调哀伤凄苦,千古之下,读之仍催人泪下。   3. 基本解读   上阙写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   下阕紧承上文,从眼前景物着眼,进一步抒写她处境寂寞,内心痛苦。   4. 诗句理解   u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用七组迭字渲染愁苦之情。 “寻寻觅觅”是写女主人公想把失去的东西寻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惘失落的心态。赋无形于有形,把心理活动刻画得格外形象生动。女主人公要寻找的东西很多:爱情、婚姻、家庭、故乡、和平、幸福……等等,但寻觅的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这种结果,使她感到“冷冷清清”——冷落凄清,一片肃杀。这既是周围的客观环境,也是她内心感觉的写照。“凄凄惨惨戚戚”句直接表白内心的情感,哀伤愁苦更深了一层。开头三句,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把词人国破家亡,飘泊他乡,晚景凄凉的愁苦之情,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真是“其情哀,其词苦。”   u 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   秋季气候多变,忽暖忽冷,环境不佳,心情不好以致身体不适。表面上是写自然之秋,实际上也含蓄地包含了国家、世道的多事之秋,以及词人自己黯然伤悲的人生之秋。这种“气候”,正是她哀愁的根源。   u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寒秋季节,想借酒御寒、消愁,但是,几杯薄酒,如何抵挡那强劲的秋风冷雨呢!这表明主人公在主观上想抵御客观环境的伤害,想排除心中的忧愁,但势单力薄,力不从心,只好忍受着恶劣气候的蹂躏。在哀愁中,又有几分无奈。   u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作者以北人流寓南方,大雁也从北方来,从沦陷的家乡飞来,所以说 “ 旧时相识 ” 。然而,旧时相识的大雁飞来了,家乡的音信却不可复得,特别是 “ 寄锦书 ” 的那人,也不能再见了。国破家亡之悲,亡夫之痛,如潮涌来,悲苦之情,到了极点。   u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地上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