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对中暑大鼠肾损伤及氧化应激的影响.PDFVIP

乌司他丁对中暑大鼠肾损伤及氧化应激的影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军 杂 2015年5月1 日 第40卷 第5期 354 解放 医学 志  论 著 乌司他丁对中暑大鼠肾损伤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彭娜,耿焱,张爽,唐柚青,文强,刘云松,苏磊 [摘要]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中暑(HS)大鼠肾脏损伤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SPF级Wistar 雄性大鼠42 只,随 n n n 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6) 、中暑组(HS组, =18)和乌司他丁治疗组(UTI组, =18) 。HS组及UTI组置于仿真高温气候舱 内复制HS模型,以大鼠收缩压峰值开始下降为模型成功标志,对照组置于23.0 ±0.2 ℃室温下。UTI组于制模前腹腔注 射UTI 10万U/kg ,每12h重复给药,其余两组大鼠均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0 ,6 ,24h 时点采血并处死大鼠, 以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比色法检测肾脏组织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等氧化应激指标。光镜及电镜观察造模24h后大鼠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S及UTI组大鼠肾组织MDA含量于模型复制成功后0h显著升高(P 0.05) ,6h及24h有所下降,但仍显著 高于对照组(P 0.05) 。UTI组各时间点肾组织MDA含量均明显低于HS组(P 0.05) 。HS组大鼠肾组织SOD和GPx活性于 模型复制后6h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UTI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下降(P 0.05) 。与HS组比较,UTI组6h及24h血清 Cr 、BUN水平下降(P 0.05) ,中暑后24h 肾脏的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结论 乌司他丁可减轻重症中暑大鼠肾脏氧化应激 水平,从而保护肾功能。 [关键词] 乌司他丁;热应激障碍;氧化性应激;中暑;肾功能不全 [中图分类号] R594.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577-7402(2015)05-0354-04 [DOI] 10.11855/j.issn.0577-7402.2015.05.04 Effects of ulinastatin on oxidative stress and renal injury in rats with severe heatstroke PENG Na1,2 2 3 2 2 2 2* , GENG Yan , ZHANG Shuang , TANG You-qing , WEN Qiang , LIU Yun-song , SU Lei 1 2 Nanfang M 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China; Department of Intensive Care Unit, Key Laboratory of Trauma Care in Hot Zone and Tissue R epair of PLA, Guang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Command, Guangzhou 510010, China 3Department of Intensive Care Unit, Central Hospital of J iangmen, J iangmen, Guangdong 529030, China *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slei_icu@163.com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 Grant of China (2012M512181) and Medical R esearch Found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A2013439)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