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化学链循环制氢与碳捕获机理研究.ppt

生物质化学链循环制氢与碳捕获机理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生物质化学链循环制氢与碳捕获机理研究 答辩人:胡 沔 可行性分析及市场需求 4 项目背景及意义 1 项目创新点 2 项目研究内容 3 进度安排 5 主要内容 6 6 团队力量 6 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 背景 氢有望成为重要的能源载体(燃烧产物为水、清洁) 目前全世界95%左右的氢气生产来源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制备,不到5%的氢是通过可再生能源转换制取的; (化石能源储量有限,导致能源危机) CO2的排放:世界排名第二,约占全世界排放总量的13%,到2020年,预计为世界上CO2排放量最多的国家; (温室效应、《京都协议》碳减排的压力) 意义 从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结合我国农业大国的社会现实,开展利用可再生资源(生物质)制氢与碳捕获一体化研究,对缓解能源危机、应对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特色及创新点 化学链燃烧(Chemical Looping Combustion, CLC ) FR: CxHy+ MeO — CO2+H2O+Me AR: Me+ O– MeO 直接燃烧:CxHy + O2 ---- CO2 + H2O 多次循环完成氧和能量的传递,同时可以消除其他污染物的生成排放(如NOx、SOx 等) 氧载体 天然气(甲烷)、煤 三串联化学链反应系统 利用生物质挥发分含量高、半焦反应活性较大等特点,采用生物质微米燃料作为流化床反应物料,通过三串联化学链反应系统同步实现制氢与碳捕获,减少制氢成本,防止环境污染。 其创新之处在于: 1、采用生物质微米燃料化学链流化床燃烧技术,开展生物质质一体化制氢和碳捕获研究。 生物质三串联化学链反应系统文献只有原理上的阐述和仿真分析结果,但尚无相应的实验研究报道。而生物质化学链制氢与碳捕获一体化技术过程机理研究尚无文献报道。 2、研究开发新型氧化铁和钙钛矿结构La1-xCaxNi1-yFeyO3纳米材料为复合氧载体,以提高生物质与氧载体之间的反应速率,提高生物质半焦的转化效率。 3、明确生物质、氧载体等生物质在三串联化学链反应系统的运动、传递规律和相互关系,揭示反应机理。 项目研究内容 1)复合型氧载体制备、表征及优化 2)模型化合物化学链循环制氢与碳捕获机理研究 3)典型生物质及生物质半焦化学链循环制氢与碳捕获机理研究 技术路线 实验方案 可行性分析 产品转化能力 相比于传统燃烧方式,化学链燃烧技术由于具有更高的能量利用效率,CO2的内分离性质,同时可以消除其他污染物的生成排放(如NOx、SOx 等),已被认可为一条有效的二氧化碳减排途径。 大量煤CLC 技术研究结果也表明:煤CLC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煤CLC研究中还同时发现,煤的反应速率以及转化程度与煤中挥发分含量成正比, 随着煤中挥发分含量的增加, 反应速率不断提高。 与煤相比,生物质挥发份含量达到60%以上,热解产生的半焦也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硫含量更低,因此从理论上,生物质在本质上具有更高的活性,是一种更合适的CLC原料。 市场需求 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既具有能源功能,又能从事生物化工产品等物质性生产;既能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又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中长期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是能源重点领域的优先主题。 从能源和环境的角度来看,能源紧缺,环境污染,面对这一严重的现实问题,开发基于三串联的生物质化学链循环制氢及CO2捕获技术,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也是市场基于上述严重的现实问题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进度安排 2015.1-2015.3: 氧载体实验室合成与结构分析,生物质微米燃料热 解产物分析,氧载体与单一生物质裂解产物反应性以及氧载体特性参数对反应性的影响等(TGA研究为主)。整理实验结果,撰写或准备论文。 2015.4-2015.6:氧载体与生物质反应性研究:燃烧尾气产物分析,生物质转化率和能量利用效率仿真研究,氧载体在反应前后物相,微观结构变化。 2015.7-2015.9:生物质与氧载体燃烧反应机理分析,还原态氧载体与水蒸汽反应制氢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整理实验数据及论文发表。 2015.10-2015.12:分析水蒸汽制氢过程机理,氧载体配方优化、制备工艺优化,控制生物质燃烧效果、提高氢气产率;获得提高生物质制氢和碳捕获的科学方法。整理实验数据,在总结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也可作为下一步研究方向。 团队力量 陈志华 12级博士 反应过程仿真模拟 王训 12级博士(创新研究院) CLC实验及机理研究 陈建 12级硕士 复合氧化载体制备 朱小磊 12级硕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