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塔吊使用现状的调查报告
随着我市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规模不断扩大,高层建筑不断增多,塔吊在我市建筑施工现场逐步得到普及使用,在大大提高建筑生产效率,有力促进我市建筑业的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市建筑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塔吊倒塌事故时有发生,已经成为我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重大危险源之一。为充分了解我市塔吊管理使用现状,分析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下半年我站对全市塔吊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市建筑塔吊产地分布(以随机抽样调查为参照)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05年11月,我市建筑施工现场新增塔吊475台,正在使用的塔吊超过600台,安全监管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今年九月底、十月初,我站随机从全市正在使用的塔吊中抽取了92台进行分析:
按产地分布:山东省生产的有51台,占55.4 %,合肥本地生产的有20台,占 21.7%,浙江生产的有10台,占10.8 %,其余11台,占 11.9 %。
按型号分布:QTZ40及以下型号的有57台,占62 %,QTZ40以上型号的有35台,占38 %。
按产权分布:6台塔吊的产权属公司(国有)集体所有,占6.5%,12台塔吊产权属专业设备租赁公司,占13%,74台属项目经理个人所有,占80.5%。
检测情况:82台已经通过省种设备检测院检测合格,占89.1%,10台正在报检过程中,占10.9%。
维修保养情况:30台有维修保养记录,占32.6%,62台无维修保养记录,
占67.4%。
安拆情况:60台塔吊安拆单位持技术
监督部门颁发的资质承揽业务,占65.2%,32台塔吊安拆单位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承揽业务,占43.8%。
从随机抽查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市建筑施工现场使用的塔吊主要是外地产品,而其中山东生产的塔吊以相对的价格优势占据半壁江山,使用量最大,使用的型号与我市目前建筑工程的规模基本相适应,以中小型产品为主,产权多属项目经理个人所有,安拆单位资质以技术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为主,基本能做到检测合格后使用。
二、最近几年的塔吊事故情况
近年我市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基本平稳,未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故,但塔吊事故时有发生,已连续3年发生了塔吊倒塌事故,虽然未造成人员死亡,但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因此,我们将塔吊事故作为本次调查中最为关注的问题。
对我市近几年来发生的设备事故,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呈现如下的特点
事故塔吊产地:我市施工现场所发生事故的塔机全部都是山东省生产的中小型(QTZ40以下)塔吊,占100%(山东产塔吊由于价格比优势,在我市建筑工地占有很大比例)。
事故发生状态:4起塔吊事故中其有3起是直接发生在安装过程(含顶升)中,占事故总数的75%,1起事故发生在使用过程中,占25%。
事故发生原因:塔吊质量不高是事故发生的根源。经核查这些产品都有“产品制造许可证和产品出厂合格证”,但经省特种设备检测院所做出的事故鉴定报告中发现,塔吊制造本身存在的质量缺陷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如05年的“4.10”事故鉴定报告指出“事故的原因是由于顶升横梁的制作质量存在问题,焊接质量不合格”。
安拆行为不规范是事故的催化剂。每起事故都与塔吊安拆行为和安拆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安装质量、安装行为不符合要求,是导致塔吊事故发生的最直接原因之一。如:04年的“3.10”事故鉴定结论为塔机的力矩限制器未进行调试,安全保险装置未起到作用;05年“7.26”军用工程炮兵学院研究生公寓工程塔吊倒塌事故也是安装了非标准的附墙架,因风荷作用,导致附墙架角铁撕裂,造成塔吊倒塌。
三、我市塔吊安全管理现状:
为了全面掌握目前我市塔吊使用管理的情况,今年,我站成立三个调查组对72家施工企业的设备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
16家建立了设备管理制度,并有根据制度执行的相关记录,占22.3%;
31家建立了设备管理制度,根据制度执行的相关记录不全,占43.1%;
15家建立了设备管理制度,但无根据制度执行的相关记录,占20.9%;
10家未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占13.7%。
全市具备塔吊安拆资质的单位有11家,在我市承揽塔吊安拆业务的仅有8家,其中还有3家只负责公司内部的塔吊安拆业务。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目前我市塔吊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安全使用管理塔机意识不强。我市大部分施工企业的塔吊安全意识较以往有所提高,但认识高度还不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塔吊管理的重要性,等同于普通设备管理。购买时“重成本、轻质量”现象比较严重,只注重眼前利益,一味追求低成本,造成一批制作粗糙、质量不高、售后服务差的小型塔吊以低价进入市场,安全系数低,抗疲劳性差,成为一个个在工地上的定时炸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