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新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⒉古今词义 汤 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 今义: 走 走送之 古义: 今义: 趋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古义: 今义: 热水 菜汤 跑 行走 快步走 趋势 或 或遇其叱咄 古义: 今义: 卒 卒获有所闻 古义: 今义: 遗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古义: 今义: 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 今义: 有时 或者 最终 士兵 赠送 遗失 借 虚假 ⒊词性活用 腰 腰白玉之环。 手 不必若余之手录。 诸 假诸人而后见也。 腰,腰挂,名词用为动词。 手,用手,名词作状语。 诸,兼词“之于”的合音。 ⒋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 日再食。 “支”通“肢”,肢体。 “被”通“披”,穿着。 “食”通“饲”,给饭吃。 ⒌虚词 以 以衾拥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无从致书以观。 介词,用。 介词,因;介词,把。 连词,来。 之 录毕,走送之。 无鲜肥滋味之享。 弗之怠。 不必若余之手录。 代词,他。 助词,的。 助词,提宾的标志。 不必若余之手录。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词语活用: ①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②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③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 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县官日癝稍之供:名词作状语,每天。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以苦为乐的事例 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 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 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 成语故事 囊萤映雪 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凿壁偷光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拴在屋梁上,一头系在自己的头发上。另外,战国时的苏秦在游说秦国失败后,回到家里发愤学习,每当晚上读书读得疲倦打瞌睡时,他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直至鲜血淋漓。他后来终于成为有名的政治家。这个成语形容人刻苦读书,坚韧不拔的精神。 韦编三绝 孔子一生勤奋好学。读他晚年研究《易经》这部书时,更加刻苦,白天攻读,晚上还坚持在烛光下夜读。因为翻阅的次数太多,把穿竹简(古时用来写字的竹板)的牛皮带磨断了好几次。后人把这个故事编成一句成语“韦编三绝”(韦是皮带,绝是断的意思)用来纪念孔子的勤奋好学。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 ,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 ,买不起蜡烛 ,天一黑 , 就 无法看书了。于是,他就悄悄地 在墙上凿了个小洞 ,邻居家的 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 完了 。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 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 ,成为西 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 凿壁偷光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请再写出有关勤学的名言 1、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工夫。 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关于文体: 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 赠序两种。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 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赠序 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赞 颂、勉励、祝愿、惜别之辞。 本文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却勤奋好学,曾受业于元末有名学者吴莱、柳贯、黄晋等,以文章著名。元代至正年间被举荐为翰林院编修,借口父母年老,坚辞不就,入山隐居著述。朱元璋起义后,接受朱元璋征聘,任江南儒学提举和太子经师,后官至《元史》编修总裁官、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部主事等,负责或参与《元史》《国史》《日历》的编修以及开国之初许多典章制度的订定工作,从文治方面对明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贡献,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尤其长于传记的写作,在当时影响很大。   宋濂和刘基、高启被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解题: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1378)年。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 马君则来拜见他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