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精神分析流派 山西大学教科院 李瑶 精神分析理论的局限 人格在儿童5、6岁时完全形成 忽略环境、文化对人格的影响 过于消极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埃里克.霍姆伯格.埃里克森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 (1870-1937)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富裕的商人家庭,六个孩子 中的老三,一哥一姐 佝偻病、肺炎(5岁)、两 次严重的车祸,体弱多病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 1895,毕业;1897,结婚,四个孩子,两个成为心理学家 1902,参加弗洛伊德讨论小组,1910,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第一任主席,1911,分手 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1914《国际个体心理学杂志》 1920,维也纳教育学院教书,成立儿童指导中心。 1922-1930,主持召开了五次国际个体心理学会议。 1927,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 1932,长岛医学院教授 1934 定居纽约 器官的自卑感 1907《器官的自卑感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 器官缺陷 个体生来弱小,容易受到各种疾病伤害,从而留下生理上的缺陷 几乎所有人在生理上或多或少有缺陷 器官的自卑感 个体补偿的基本途径: 集中力量发展功能不足的器官 发展其他的机能来弥补有缺陷的机能 器官缺陷具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为个体的生存发展带来不便 另一方面有可能成为推动个体发展的动力 理论 寻求优越 自卑与生俱来,通过寻求 优越感战胜自卑 越自卑,寻求优越感的需 求也越强烈,但过度自卑会 使个体产生无助感 自卑感人人都有,它可以 导致神经症,也可以产生成 就的动力。 追求完美:追求虚构的目标。目标因人而异,反映了不同人对完美的不同理解,但都是为了克服个体感知到的缺陷 社会兴趣(social interest):个人与他人合作以达成个人及社会目标先天的潜力 心理健康: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同时兼顾了他人的利益 父母的影响 溺爱:难以独立的解决问题,增加自卑感 忽视:难以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出生顺序 头生儿:溺爱转为“废黜”,自卑感强,进而形成独立,“假父母” 中间:追赶哥哥姐姐,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具有反叛、革命精神,若反复失败,会损害自尊 末生儿:溺爱、自卑感强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 瑞士,信奉宗教,父亲 是牧师,母亲是牧师的女儿 性格内向、孤僻,喜欢 内省 从小认为自己有两种不同 的人格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巴塞尔大学学习医学-精神科 1900年毕业,《梦的解析》出版 1906,通信 1907,与弗 洛伊德见面; 1914,分道 扬镳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7年独立工作阶段:内省or患病 分析心理学 理论 集体无意识 与生俱来 基本相同 原型: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无意识的意象 母亲、英雄、神话故事、梦、宗教。。。 原型 例子 魔术师(或骗子) 巫师、术士、千里眼 母性 睿智的祖母、圣母玛利亚 英雄 国王、救世主、冠军 恶魔 撒旦、吸血鬼、妖怪 人格面具 面具、社会性外表、演员 重要的原型 女性原始意象:阿尼玛Anima,每位男性身上具有的女性的一面,以及对女性的固有认知 男性原始意象:阿尼玛斯Animus,每个女性都有的男性的一面,以及对男性的固有认知 择偶 重要的原型 人格面具:我们呈献给世人的、易于被接受的一面 阴影:人格的阴暗面,不被我们接受,存在于无意识中 善与恶进行很好的整合 埃里克.霍姆伯格.埃里克森 Erik Homburger Eriksen (1902-1994) 出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 私生子,直到青少年期 才知道,黄头发、蓝眼睛 出现了“同一性”混乱: 犹太人/非犹太人? 埃里克.霍姆伯格.埃里克森 学习艺术,与继父的愿望违背 1927,安娜.弗洛伊德 1936-1939,在耶鲁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任职,研究正常儿童和情绪紊乱儿童 1939,加入美国国籍,改名字 1942-1950,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系老师 1951-1960,心理医生和匹茨堡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教授 1969,哈佛医学院,人类发展学教授 安娜.弗洛伊德 1895-1982 最小、曾被希望是男孩 1912,中学毕业,曾担任小学 教师,被多所大学授予名誉博士 1918,因恶梦陷入情绪困扰 1923,父亲口腔癌 1938,随父亲移居英国 儿童精神分析学家、防御机制 终身未嫁 理论 自我的概念 建立和保持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的需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