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组胺药物临床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组胺药物的合理应用 目 录 抗组胺药物简介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 第三代抗组胺药物 抗组胺药的分类 抗组胺类药物的适应症 适应症 抗组胺药应用的注意事项 (一)用药物化学的知识指导用药 (二)以药效学指导合理用药 (三)药物间的协同作用 (四)临床常用抗组胺药的注意事项 (五)抗组胺药的心脏不良反应 抗组胺药物的分类 抗组胺药物简介 抗组胺类药物的适应症 抗组胺药物的相互作用 从1937年第1个抗组胺药开发至今,已有50余种H,受 体拮抗剂供临床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为第1代:(苯海拉明、扑尔敏、非那根、玻丽玛朗)。 缺点: (1)中枢抑制作用:大部分第1代抗组胺药具有脂溶性,能穿透血脑屏障,故均有不同程度的中枢抑制作用,包括困倦、嗜睡、注意力下降等。(2) H1受体选择性差:药物有部分抗胆碱能作用,因此易产生视力模糊、口干、心动过速及胃肠道等的不良反应。(3)还可产生a受体阻断作用、局麻作用及5一羚色胺抑制作用等,这些都会使第1代抗组胺药物的安全性下降。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了第2代抗组胺药:(特非 那定、息斯敏、西替利嗦嗪、依巴斯汀、依美斯汀、酮替芬、咪唑斯汀等}。 特点:H,受体选择性高,无镇静作用,抗胆碱作用与抗组胺作用相分离,其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称为非镇静抗组胺药(NSA)。 缺点:1、心脏毒性作用,特别是特非那丁和阿司咪唑可诱发心脏毒性,发生率很低,但后果严重,可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其中最严重的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又称致死性IL律失常。2、增加体重及部分的嗜睡 第3代抗组胺药已经问世,是第2代抗组胺药的 代谢物,临床疗效与母剂相当或更好,但不良反应较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代表药物:左旋西替利嗪 (levocetirizine、非索那定(fexofenadine、地洛他定《desloratadine)、去甲阿斯咪唑 (norastendzole) H1受体阻滞剂: 苯海拉明、扑尔敏、赛庚啶、异丙嗪(非那根)、西替利嗪、阿伐斯汀、氯雷他定、特非那定、咪唑斯汀等。 H2受体阻滞剂: 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 组胺阻滞剂: 酮替芬、曲尼司特、扎普司特等 (一)按作用机制分类 乙醇胺类:如苯海拉明、茶苯海明、氯马斯汀; 烃胺类:扑尔敏、曲普利定(克敏、刻免)、第二代抗组胺药阿伐斯汀是曲普利定的衍生物。 哌啶类:赛庚啶、第二代氯雷他定、特非那定、非索非那定、阿司咪唑,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的结构亦属哌啶类。 哌嗪类:羟嗪、去氯羟嗪、氯环利嗪、第二代西替利嗪系羟嗪的衍生物。 吩噻嗪类:异丙嗪、波丽玛朗。 其它:多虑平、氯卓斯汀。 (二)H1受体阻滞剂按药物化学结构分类 抗组胺类药物对凡是有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 组胺参与的一切炎症反应均起一定作用。 (一)变态反应 主要是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如变态反应性机制引发的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特应性皮炎、过敏性休克、药疹等。在其他II,III,IV型变态反应中,临床上虽也常用此类药物,但疗效及确切机制不明。 适应症 (二)非变态反应 1、假性变态反应,如由组胺释放剂引起的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药疹等。 2、非证明系变态反应的物理性荨麻疹及其他非变态反应原因引起的荨麻疹。 3、非变态反应性虫咬反应。 4、用于各种瘙痒性疾病,确切机制及疗效不明,可能是由于其镇静或嗜睡作用,也可能是由于抗5—羟色胺等炎症介质的作用。 不宜合并使用的几种情况: 1、一种药和它的衍生物(或光学异构体) ——氯雷他定+氯他定 ——阿伐斯汀(欣民立)+曲普立定(克敏) 氯苯那敏(扑尔敏)——右旋氯苯那敏 2、基本化学结构相似的抗组胺药 ——氯雷他定+赛庚啶 ——氯雷他定+特非那定(或息斯敏) ——西替利嗪+羟嗪(或去氯羟嗪) ——波丽玛朗+非那根 抗组胺:机制——竞争性抗H1受体 存在的问题: (1)适应症不妥:用于非组胺介导的症状。 (2)H1受体:拮抗剂的局限性和期望值过高的矛盾 注意H1受体选择性。 除了H1受体受体外,可能存在其它机制: (1)膜保护作用:酮替芬、氯雷他定、咪唑斯汀等 (2)抑制粘附分子的表达: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3)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等 1、与细胞色素P450酶抑制剂如吡咯类抗真菌药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慎同时服用的抗组胺药: 咪唑斯汀、氯雷他定、依巴斯汀、盐酸非索那定、特非那定 2、与酮康唑、红霉素合用未见心血管方面副作用的抗组胺药有:西替利嗪、左旋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氯马斯汀 3、三环类抗抑郁药(多赛平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