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鸦片战争 谎言与真相 阿Q与人家打架吃了亏,心里就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 林则徐 道光帝的训令:鸦片务须杜绝,边衅绝不可开。 这道训令是否可行? 1839年9月对敌情的误判:知彼万不敢以侵凌它国之术窥伺中华,至多不过是私约夷埠一二兵船,未奉国主调遣,擅自粤洋游奕,虚张声势。 林则徐语录 1840年6月21日,英国远征军海军司令伯麦率领第一批部队到达虎门口外。 1840年6月28日封锁珠江口,北上。 初战 战况: 1840年7月2日,英军舰到达定海道头港。 7月5日开始战斗,9分钟击毁港口的清军战船和岸炮。 参战的1540名清兵中,战死13人,受伤13人,英方宣称无伤亡。 封锁中国沿海的厦门、宁波、长江口等重要出海口。 为什么进行封锁? 伊里布 1840年8月12日作为钦差大臣到浙江主持军务。 大谈用兵之道 1840年12月31日:奏称加强镇海等处防守,对舟山英军购置火器,进行骚扰。 1841年1月9日,从安徽、湖北、湖南调兵4000名援浙。 1月17日等炮兵诸项准备就绪,乘机再动手 1月29日,添造24桨快船,雇备商舟鱼艇,招募熟识水性水勇。 用意何在? 1841年2月24日,英军主动撤离舟山,伊里布不费一兵一卒就“收复”了定海县城。接收这座空城的,只有三个人,──伊里布的家仆张喜和两个下级军官。 2月27日,再奏道光帝,生编收回舟山的详细情节: “我兵丁于初四日(即24日)午刻齐抵定海(其实是直到26日才会合集齐开赴舟山),该夷半在城内,半在船中。是我兵到彼,胞祖(英军指挥官)即缴纳城池,城内各夷立即纷纷退出。我兵整众入城,登陴看守,并将道头地方该夷所盖草房全行拆毁(其实是26日进城后就先为争功而吵架)。郑国鸿等传宣恩谕,将夷俘晏士打刺打厘(即安突德)等释令领回(其实是早就被英军救回),并饬赶紧起碇(其实城中并无一人)。胞祖等免冠服礼,声称伊等将城池交献后,即于初五日全数撤退(其实早就走了)”。 杨芳的“果勇” 《穿鼻条约》,虎门大战 1841年3月5日,参赞大臣杨芳到广州。 “杨侯初来,实无经济,唯知购买马桶御炮,纸扎草人,建道场,祷鬼神,……” 3月18日战斗一无所为。 “你也不要放炮,我也不要放炮,谁都不要放炮。我可以放六次没有炮弹的炮,给皇帝留面子,然后走掉。” 3月20号停战协定,恢复通商。 3月22日奏折:英军于3月18日趁风冒死闯入省河,由于清军防守严密,不得不于18日至19日退出;最后呈义律字据:“不讨别情,为求即准照常贸易,如带违禁之货,即将船货没官。” “靖逆将军”奕山 广州之战:5月21日至5月25日 停战条件:奕山等6天内退至广州以外200里驻扎;赔偿600万元,7天交清…… 5月26日上奏,历数清军在5月23日至25日的“赫赫战功”,宣称击沉、焚毁英军轮船、兵船各1艘。 6月4日上奏,声称英军头目(夷目)在城下“免冠作礼”,恳请“大皇帝开恩,追完商欠,俯准通商,立即退出虎门交还各炮台,不敢滋事”。 三元里抗英 刘韵珂的“十可虑” 1842年3月21日上奏: 浙江清军两遭挫衄,锐气全消,势难复振。 续调西北劲卒,缓不济急。 英军火器猛烈异常,无可抵御 英军并非不善陆战。 清军即便在陆上幸胜,英军登舟而去,清军只能望洋兴叹。 英军以小惠结民心,彼此相安,民众“转以大兵进剿为虑,是民间鲜有同仇敌忾之心。 民众为什么如此反映? 大兵屡败,敌骄我馁,防守极为不易。 浙江漕粮,多未完竣,且有收不及半之处,皆由逆氛未竣。 浙江去年雪灾,杭、湖、绍等府匪徒聚众抢掠,势甚鸱张。 七省防费甚钜,糜饷劳师,伊于胡底? 哪条让道光帝最担心? 求和历程 两江总督牛鉴在1842年8月6日发给英国“全权公使大臣”璞鼎查的照会。牛鉴在照会中说,这一次“和好通商之事”,是我牛鉴不顾后果,“三次冒死据实陈奏”,我们万岁爷才恩准了。然而,当此“讲和之际”,“贵国大邦兵船忽然来到,是使本部堂一番好意,反启兵端”。于是牛鉴质问道:“试问贵国信在何处,义在何处?” “英军大元帅吴夏密”的“告示” : 五年前,“因本国商船误伤广东商人三名”,故“清国不许通商”。为此,我国“命我求和”。又因有人(暗指清朝“奸臣”)“诈我”,“不肯保奏朝廷”,只好发兵扣阙,意在“杀尽奸徒”,并不干你们百姓的事。尔等只管安居乐业,“毋得惊慌乱窜”。十日之内,本帅将“整顿三军,再扣北阙,直抵京师,自行讲话”,尔等百姓,大可不必庸人自扰云云。 告示是真是假?道光帝看到这份告示会怎么反映? 道光帝态度: “应守则守,应剿则剿,断不可稍存畏葸,致懈军心,是为至要 。” “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对于英方的条件,他一再讨价还价,不肯批准,而要耆英他们去讲道理。 牛鉴逼出实话:“危迫实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