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徽省创新争先奖推荐书
(推荐科技工作者个人用)
候选人:
周涛发
所在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
推荐渠道:
安徽省地质学会
推荐类别:
安徽省创新争先奖状
推荐领域:
●短板攻坚、前沿探索
□转化创业
□科普及社会服务
填报日期:
2018年 3 月26 日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制
省科协
省科技厅
省国资委
一、基本信息
推
荐
人
选
姓 名
周涛发
性 别
男
照片
民 族
汉
出生年月
1964-10-23
国 籍
中国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最高学历
博士
研究生
最高学位
博士
行政级别
处级
专业技术
职务
教授
工作单位及职务
合肥工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
学科领域
地球科学
证件类型
身份证
证件号码
工作单位性质
事业单位
工作单位行政区划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
办公电话
0551手 机
电子邮箱
tfzhou@hfut.edu.cn
通讯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193号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邮 编
230009
联系人
办公电话
0551手 机
电子邮箱
fanyu@hfut.edu.cn
通讯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193号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邮编
230009
推荐
类别
安徽省创新争先奖状
推荐领域
●短板攻坚、前沿探索
□转化创业
□科普及社会服务
二、主要成绩和突出贡献
(本栏目是评价候选人的重要依据,应详实、准确、客观地填写近5年内,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转化创业”、“科普及社会服务”所作出的主要成绩和突出贡献。限1500字以内)
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资源是安徽省的支柱产业,安徽省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基地之一,对安徽省及中国东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资源支撑作用,但随着半个多世纪矿床的不断开发和发现,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自2000年以后,矿床发现难度加大,浅部矿发现殆尽,矿产资源出现严重危机,势必会影响区域资源保障程度和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进程,如何在该区“工业走廊”实现新的找矿突破,缓解资源枯竭局面,具有极大挑战性,亟待基础研究创新和推动。申请者带领所在团队,与安徽省地勘部门紧密合作,长期不懈,持之以恒,围绕成矿系统为研究核心,推动科学发展和找矿突破。同时,在新疆地区重要成矿带成矿系统研究也取得了重要成果。近5年取得以下重要研究成果:
1、负责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专题等,重塑了长江中下游中生代由碰撞前陆-陆内拉分-区域伸展的构造演化历史,阐明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断隆区、断凹区矿床流体成矿系统的性质及其形成与演化过程,构筑了精确时空格架,首次提出各陆相火山岩盆地中岩浆岩与矿床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受统一动力学背景控制,首次提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存在两期斑岩型铜矿的成矿作用,存在与A型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型铁氧化物-铀、金多金属矿床和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指示了成矿带新的找矿前景和找矿方向,创新了陆内“隆-凹”和“三阶段”成矿模式,丰富了陆内成矿理论。研究成果为深部找矿提供了的新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找矿指导意义,并为多个大型矿床的研究、勘探和开发、为我省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成果2015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16年与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单位共同申报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九)。
2、负责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题,首次系统研究并确定了安徽泥河大型铁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矿床矿化-蚀变分带的分布型式,阐明了次火山热液矿床的形成过程和矿床成因,建立了泥河矿床形成的两期成矿模式。尝试应用国际先进的Surpac 软件进行金属矿床建模,成功建立了矿床的三维模型,对泥河这类复杂的玢岩型铁矿床探索并成功实现分矿段的资源量估算,显著提高和加快了矿床勘探工作进度,并建立了矿床资源量估算的品位块体模型,为矿床开发管理奠定了数据基础。研究成果深化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玢岩型铁矿床研究程度,加速了深部矿产资源的找寻、勘探和评价进程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重大的实践推广价值,在国内多个矿床勘探中应用。成果2016年与中国五矿集团等单位共同申报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六)。
3、负责完成了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73项目)课题,对新疆北部重要成矿带开展研究,建立了新疆北部后碰撞成矿作用理论框架,构建了找矿标志,并进行了成功的预测,开展了东天山和西准格尔地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