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HK_crater_or_not.doc Alan Chu PAGE 2 of NUMPAGES 3 2008 June
香港是個隕擊坑嗎 ? 朱永鴻
在會訊 2008年6/7月,陳鑄略先生介紹一篇邢光福等人的香港地質論文,閱後獲益良多,論文分析了香港島及九龍一帶的地質,認為此處源自一個復活破火山口 註一,發育於一億四千萬年前,有趣的是他們的「破火山口論」和上世紀的「岩基論」不同 註二,陳先生也提及該論文未有就 “香港是個隕石坑” 的地質證據作出回應,藉此筆者嘗試以個人的認識,回應「隕石坑論」。
鑒定地質向來不容易,特別是以億年計的分析,結果未必一致,陳先生和國內兩位研究員 (吳思本、羅修泉) 先後在90年代的香港天文學會學術論文集III 和 IV發表三篇文章,提出 “香港是個隕石坑” ,成形約在一億年前,在當時題目比較新鮮,自然引起一些人仕注視,筆者也思考過他們的理論,但總覺得其內容有所保留,現在就借用論文集III第41頁的插圖 (即是本文圖一) 來說明:
1. 圖一指太平山和大老山是隕擊坑的圍壁,論點不符合同規模的隕擊地貌。從天文和地理照片得知,小型隕擊坑 (直徑少於 ~15公里) 的圍壁外牆並不峭削,如果是隕擊,輪廓應該像圖中加畫的虛線,即是壁邊只向外稍傾一段很小範圍便平坦了,從高空側看,小型隕擊坑有如一隻空碗鑲入地面但碗邊外露,參考圖二便更明白。
2. 圖一認為何文田是個隕擊而成的中央峰 (中央錐),但筆者懷疑這樣的成因。中央峰是由隕擊產生的強烈應力波使坑底中心的岩石向上反彈而成,峰的高度受隕擊能量、地質硬度和地心吸力控制。在月球上,小於 ~10公里的環形山不會有明顯的中央峰,地球的地心吸力比月球強六倍, “香港隕石坑” 只是小型結構,坑底又屬非沉積性的硬質花崗岩,即使有中央峰,它不會高如何文田山 (100米或坑深度1/5) 吧? 讀者或者會問,圖二靠左的兩個隕擊坑中央不是好像凸起嗎? 其實不盡然,左上那個坑底的確微微凸出,但未成具體的中央峰,左下的坑底並非凸起,那些中央物只是從內壁滾下來的碎石堆而已。
3. 在地球上的小型隕擊坑,它們的原始深度 ? 0.13 D1.06 (公式出自文獻 Planetary Impacts by Grieve, Cintala and Tagle,D是隕擊坑直徑,量度以km計算),但是圖一 “香港隕石坑” 的深度只得 ~600 m,直徑11.6 km,與公式推算的深度 (1.7 km) 相差很遠,如果說深度淺是因為坑底被後期的岩石覆蓋,則第2點所說的何文田山更不應由隕擊所致。
文章把 “香港隕石坑” 的一批山脈頂峰排成主環、內環兩層次,主環半徑6公里,內環半徑4公里,這種排列法並非隕擊地貌,在真正的隕擊坑中,環是由激波 (shock waves) 蓄成的實體,不是山峰的幾何排列,圖三是典型的例子。通常主環、內環在大型隕擊坑才會出現,多環一般在更大型的隕擊盆地,由內向外伸展直至淡失,像圖中的木衛四。小型隕擊坑沒有產生次環的條件。
5. 綜合上述四點,筆者看不出香港整體結構與隕擊扯上關係,而且也很難追溯 “香港隕石坑” 為何被維多利亞港貫通,見圖四左。該文章形容維港是U字型地帶 (U字代表九龍半島),此處本是塑造性高的火山岩,但在1億年前隕擊時被挖得更深,隨後海水入侵成港 ..…。筆者覺得十分奇怪,什麼力量使西面圍壁 (圓圈虛線部份) 消失了? 如果這窄身的維港本屬火山岩,為什麼只有一水之隔的九龍半島和香港島北卻是花崗岩呢? 原文沒有交待,反而先前提過的「破火山口論」,它較易啟發讀者去找線索。
6. 文章也提到在 “香港隕石坑” 外緣的東北和西南面有一大面積散佈的 eutaxile岩石,香港地質界推斷它們的成因是火山性的,「隕石坑論」則說是外拋的衝擊熔融岩 (impact melt),誰是誰非,筆者不是岩石學家,不宜妄斷,只是直覺地想:如果是一億年前的隕擊,那些外拋岩石怎樣避過風化侵蝕而仍然能夠留在大面積的地表上? 如果是衝擊熔融岩,為什麼它們只散佈在坑外的東北和西南面呢? 坑內有沒有衝擊熔融岩遺跡? 可惜文章沒有表示。 [註:在月球上,環形山內都有衝擊熔融岩;除非隕星以很低角度飛入,外拋物不會有異常的分佈選擇性。]
7. 除了衝擊熔融岩,文章沒有論及一種以外型分類的石塊,稱為角礫岩 (breccia or brecciated rocks),它是指爆炸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棱角碎屑石被熱壓黏合而成的岩石,它並非熔融岩,通常肉眼可辨,例子見圖五。在隕擊時它們會散留在坑底,也會向四方八面濺射開去,所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