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的卫生要求 卫生要求 消毒 杀死或消除所有病原微生物的措施,可达到防止传染病传播的目的。 防腐 无菌 食品微生物 一、食品微生物来源及污染途径 二、食品微生物污染的危害 三、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预防 一、食品微生物来源及污染途径 土壤 土壤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 土壤中的微生物除了自身发展外,分布在空气、水和人及动植物体的微生物也会不断进入土壤中。 土壤中的微生物既有非病原的,也有病原的。 一、食品微生物来源及污染途径 水 各种淡水与咸水水域中都生存着相应的微生物。 水作为食品污染的媒介:水处理食品时,引起食品污染。 一、食品微生物来源及污染途径 空气 空气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 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为霉菌、放线菌的孢子和细菌的芽孢及酵母。 空气流动,将土壤、尘埃、痰沫、唾液播散到食品上。 一、食品微生物来源及污染途径 人与动植物 人体及各种动物均带有大量的微生物。 蚊、蝇及蟑螂等各种昆虫也都携带有大量的微生物。 一、食品微生物来源及污染途径 生产工具与食品用具 食品生产结束时机械设备没有得到彻底的灭菌 各种包装材料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带有微生物 (一)食品变败 食品变败(food spoilage):是指食品在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食品的成分被分解、破坏、失去或降低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 食品本身的作用:物理因素、化学因素。 生物性因素: 其中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 食品腐败变质是最为重要 和普遍的。 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基本条件 食品的基质特性 :食品生境特性 微生物 食品的环境条件 :温度、湿度和气体 食品变败的类型 腐败(putrefaction):食品的蛋白质在厌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产生以恶臭为主的变化。 酸败(rancidity):食品的脂肪被微生物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的变化。 发酵(fermentation):食品的碳水化合物被微生物分解成酸、醇和气体的变化。 食品腐败变质的结果 带有使人们难以接受的感官性状 营养成份分解,营养价值严重降低。 致病作用 (二)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 概念: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所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食源性疾病分类 物理性 化学性 生物性: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感染性腹泻 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结核 食源性病毒性疾病→甲肝 食源性寄生虫病→蛔虫 食物中毒 食品中分离到的病毒 三、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预防 植物性来源食品 动物性来源食品 食品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环节管理 合理采用食品保藏技术 注意烹调过程中的交叉污染 监督做好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 改变饮食习惯 灭菌方法 干热灭菌 火焰灭菌法 特点:灭菌彻底,迅速简便,但使用范围有限,用于金属皿具的灭菌,灼烧20s或注入少量乙醇使其 沾满器皿内壁,点火燃烧。 干热灭菌 干热空气灭菌法 在干燥箱中利用热空气来灭菌。通常在140℃干热灭菌 3h或160℃时1?2h可达到灭菌的目的。适用于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耐热物品的灭菌。 优点:保持物品干燥。 湿热灭菌 在同样温度下,湿热灭菌效果比干热好。主要原因是水蒸气的穿透力强,传导快。 湿热灭菌 煮沸灭菌法 物品在水中煮沸15min以上,可杀灭细菌的所有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如煮沸时间延长,并在水中加1%Na2CO3或2?5%石炭酸,则效果更好。适用于注射器、解剖用具的消毒。 湿热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法 饱和蒸汽,121 ℃(1?105Pa),20?30min。 原理:高压蒸汽灭菌不是由于压力的作用,而 是由于蒸汽的高温致死微生物。适用于 耐高温的生化制品、金属、玻璃器具、 罐藏食品及其它耐热物 品。 湿热灭菌 间歇灭菌法 用流通蒸汽几次反复处理的灭菌方法。 物品 蒸锅 15?30min 杀灭营养细胞 冷却 28?37℃ 过夜 芽孢萌发 同样方法加热处理三次 杀灭所有芽孢、营养细胞 无菌 湿热灭菌 巴氏消毒法 用较低的温度处理牛乳、酒类等饮料,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病源菌如结核杆菌、伤寒杆菌,而不损害营养与风味的消毒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