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PAGE 4 —
防治荒漠化工作简报
第5期(总第60期)
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
2009年5月12日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信息报送制度出台
为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及时掌握工程建设相关情况,确保工程建设取得实效,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和《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近日,国家林业局会同农业部、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信息报送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建立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信息报送制度、及时统计报送相关信息,是加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管理、顺利推进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通知》要求各地务必把工程信息采集、调度、分析和报告作为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信息统计和报送工作,主管领导要亲自抓,并明确责任人,农业、水利、发展改革部门要密切配合,确定专人负责信息统计和报送工作。
信息报送的主要内容:一是工程任务量及投资完成情况。包括封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草地改良、人工种草、棚圈建设、青贮窖、饲料机械购置、坡改梯及配套排灌沟渠、沟道整治工程、拦沙/谷坊坝、沉沙池、蓄水池/水窖、田间生产道路、输水管等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完成情况、投资完成情况。二是工程建设半年、全年工作总结。包括工程建设进展情况,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和需要解决落实的问题及相关建议。三是工程建设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包括:地方政府领导对工程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及贯彻落实情况;地方政府为工程顺利实施出台的政策措施;本区域及本部门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和重要动态,特别是工程进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的新举措和取得的新经验;工程的重大事项;对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建议、对策、预测和重大研究成果;工程实施中出现的违规违纪案件及质量事故等。
工程信息统计报告采取自下而上据实填报,以县(含区、市,下同)为基本统计单位,逐级汇总上报。各县由林业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农业、水利、发展改革部门要将相关数据和材料转送林业部门汇总,经县政府主管领导签字后报本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林业厅(局),抄报省农业、水利、发展改革部门。各省林业厅(局)汇总后联合上报国家林业局,同时抄报农业部、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各县工程实施中出现的重要信息必须随时直接上报国家林业局。
为建立健全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信息报送制度的各项保障措施,《通知》还要求100个试点县建立专职信息员队伍、实行信息报告责任人制度、建立信息报送激励制度等。
贵州省黔西南州花椒治理石漠化的成功之路
黔西南州顶坛花椒品质优良,闻名遐迩。
顶坛片区位于贵州省贞丰县北盘江镇东北部,地处珠江水系流域的北盘江南岸干热河谷地段,岩石裸露面积达95%,耕地零星破碎,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有“水如珍珠水如油”之称,有关专家,戏称这里是不适宜于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全区辖6个行政村600多农户,近3000农业人口,总面积33.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32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8亩。过去的顶坛片区怪石嶙峋,每逢雨季便山洪暴发,泥沙从800多米的高山上一路翻滚,直奔北盘江,使山地泥土越来越少,岩石越长越高。由于长期以种植玉米为主,种植结构单一,耕作方式落后,人年均吃粮不足够200斤,人均收入不足够200元,农民靠吃救济粮和返销粮度日,生活十分艰苦,生存相当困难,有17户农户背井离乡。
1992年,该镇在上级政府和智力支边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在顶坛片区种植耐旱耐贫、生命力强和寿命长的花椒,提出“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依靠种粮稳农,种植花椒致富”的发展思路,全镇上下共同努力,积极动员,狠抓落实。镇政府领导带领群众在乱石中见缝插针种植花椒,遇着大面积的裸露岩层,就客土栽植,到了旱季,用一次性输液管将水引到根部,为花椒树打“点滴”,经过多次试种,最终取得成功。
到目前,顶坛片区已种植花椒4.8万亩,覆盖度占该片区总面积的94.5%,实现了让石缝长出摇钱树,青石板上创效益。如今的顶坛片区满目苍翠,绿意盎然,160口水窖分布山头,各项工程配套设施成效显著。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过去特有的茅草屋已不复存在,摩托、彩电、冰箱进入寻常百姓家,有的农户还买了私用轿车。人们已不再受外出打工的艰辛,很多椒农成为庄园主。据不完全统计,靠种植花椒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农户就有12户,5万-10万元的有36户,2万-5万元的农户有50多户,1万-2万元以上的有150多户,因生存困难搬走的17户农民已搬回并种上了花椒致富。顶坛花椒为治理石漠化探索了成功之路。
本期发送:国家林业局领导、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