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汽车电控悬架系统检测与维护; 教学目标;
● 汽车电控悬架系统概述
汽车电控悬架结构原理
汽车电控悬架系使用维护;● 电控悬架系统概述;● 电控悬架系统功能;减震器;纵向摇动;1、按传递介质不同,分气压式和油压式。
2、按驱动机构和介质不同,分电磁阀驱动的油气主动式悬架和步进电机驱动的空气主动悬架。
3、按控制理论不同,分半主动式和主动式。
主动悬架是一种能供给和控制动力源的装置,它根据各传感器检测的信号,自动调整悬架的刚度、阻尼力以及车身高度,从而显著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半主动悬架不需要外加动力源,因而消耗的能量小,成本低。;被动悬架;1. 基本原理:通过监测车身振动加速度,然后控制减振器阻尼力的大小。
2. 可调阻尼减振器
结构
原理;主动悬架;
汽车电控悬架系统概述
● 汽车电控悬架结构原理
汽车电控悬架系使用维护;● 电控悬架系统组成;悬架ECU;转向盘转角传感器;1、转向盘转角传感器;前; 1)【作用】检测车身横向加速度和纵向加速度。横向加速度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汽车转向时,汽车因离心力的作用而产生的横向加速度,以判断悬架系统阻尼力改变的大小及空气弹簧中空气压力的调节情况,以维持车身的最佳姿势。
2)【类型】差动变压器式和钢球位移式。
3)【别名】G传感器
4)【差动变压器式加速度传感器原理】汽车转弯、加减速时,心杆在横向力或纵向力作用下移动,使检测线圈的输出电压发生变化。
5)【钢球位移式加速度传感器原理】汽车转弯、加减速时,钢球在横向力或纵向力作用下移动,使检测线圈的输出电压发生变化。;丰田车垂向加速度传感器:前加速度传感器一般装在前左及前右高度传感器内;后加速度传感器装在行李箱右侧的下面。; 丰田加速度传感器主要由
压电陶瓷盘和膜片组成。
两个压电陶瓷盘固定在膜
片两侧,并支承在传感器
中心。当加速度作用在整
个传感器时,压电陶瓷盘
在其自身重量作用下弯曲
变形。根据压电陶瓷的特
性,它们将产生与其弯曲
率成正比例变化的电荷。
这些电荷由传感器内的电
子电路转换成与加速率成
正比例变化的电压,输送
到悬架ECU ;3、车身高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4、信号开关;1)【位置】变速器旁。
2)【作用】根据汽车的行驶状况和路面情况选择悬架的运行模式,从而决定减震器的阻尼力大小。
3)【运行模式】标准(Norm)、运动(Sport)两种。
丰田凌志车称此开关为LRC开关
LRC=Lexus Riding Control 凌志乘坐控制;1)【作用】改变车身高度设置。
2)【运行模式】低(Low)、高(Hight)两种。;● 执行器的结构原理;线圈;减震器;电机;电磁阀;
汽车电控悬架系统概述
汽车电控悬架结构原理
● 汽车电控悬架系使用维护;● 车速、路面感应控制;● 电控悬架基本检查 ; 2. 减压阀检查
迫使压缩机工作以检查减压阀的动作,方法如下:
(1)将点火开关转到ON位置,连接高度控制连接器的端子3和6,使压缩机工作。
注意:连接时间不能超过15s。
(2)压缩机工作一段时间后,检查减压阀应有空气逸出。
(3)将点火开关转至OFF位置。
(4)清除故障代码。
3. 漏气检查
检查空气悬架系统的软管、硬管及其连接处是否漏气。步骤如下:
(1)将高度控制开关切换至“HIGH”位置,升高车身。
(2)发动机熄灭。
(3)在软、硬管连接处涂抹肥皂水检查是否有漏气(如图3); 4. 车身高度初始调整
此项调整是使车身初始高度处于标准范围内。调整时,高度控制开关必须在“NORM”位置,汽车要停在平坦的路面上。
(1)检查车身高度。
(2)测量高度传感器控制杆的长度。
标准值为:(前)59.3mm;(后)35.0mm。
若测量值不符,则按下述(3)进行调整。
(3)调整车身高度。
①拧松高度传感器控制杆上的2个锁紧螺母。
②转动高度传感器控制杆螺栓以调节长度(如图4(b))。螺栓每转一圈,车身高度的改变量约为5mm。
③检查如图4(c)所示的长度,应小于:(前)10mm;(后)14mm。
④暂时拧紧2个锁紧螺母。
⑤再次检查车身高度。
⑥拧紧锁紧螺母。注意:在拧紧锁紧螺母时应确保球节与托架平行。
(4)检查车轮定位。;电路及元件的检测以故障代码的序号为先后顺序,无故障代码的电路放在最后。
1. 高度传感器电路
各传感器内部有一只与传感器转子轴结合在一起的电刷,该电刷在电阻器上方移动,
产生线性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