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说课课件新人教版.ppt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说课课件新人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6课 北宋的统治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目录 ◇ 教材分析 ◇ 学情分析 ◇ 目标定位 ◇ 教法学法 ◇ 教学过程 ◇ 随堂演练 1、教材地位和内容 地位:本课是七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开篇,上承唐朝的衰亡及五代十国的更迭分立,为本单元“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时代特征奠定了基调。北宋这一时期虽然军事积弱,但经济文化发达,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内容 内容:本节课讲述了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所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总结出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的特点。与旧教材相比,2016版部编教材加入了一些新的内容,如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重文轻武政策,这些内容有利于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上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自秦至明清,专制皇权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历史趋势。 一、教材分析 2、课标要求 一、教材分析 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3、课时划分 1课时 4、教学重难点 一、教材分析 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朝重文轻武政策。 难点:认识北宋中央集权措施和重文轻武政策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依据:①课标要求;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趋势当中的重要环节。 依据:影响具有两面性,学生的辩证思维尚未形成,且需要大量材料进行依托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材料有限。因此这一内容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 突破:充分利用教材,结合图片、材料等资料,设置问题,化繁为简。 突破:引导学生通过措施逐条分析,然后总结归纳。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但是他们比较擅长形象思维,而分析能力稍弱。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古代史知识,比如秦汉时期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一些政治概念有一些印象,但政治史对于初一学生还是比较艰涩难懂,尤其他们可是不善于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最好借助图示法揭示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交流探究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目标定位 1、知识与能力:知道北宋的建立和统一;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重文轻武的政策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图表归纳、合作探究等方法,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通过分析北宋重文轻武政策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 ◎多媒体教学法,图片、视频辅助 ◎史料教学法 ◎图表教学法 ◎情景教学、问题探究法 ◎阅读材料,归纳总结材料信息; ◎图片解读,图表归纳; ◎知识迁移,合作探究。 教法 学法 四、教法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北宋的建立及统一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重文轻武的政策 (三)课堂小结 你最想穿越到哪个朝代?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 导入 一、北宋的建立及统一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事件: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东京(开封)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1、北宋的建立 2、北宋的统一 方针: 结果: 北 宋 陈桥驿 东京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局面 965年灭后蜀 966 963年 970年 978年 979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为避免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历史重演,宋初的统治者该怎么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宋建立初期,宋太祖问宰相赵普,导致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战乱不息的原因。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欲治之,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原因:方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具体措施有: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政治 经济 军事 措施 影响 军事 政治 经济 ②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57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432333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