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兰舟催发醉书梦
——写给《监利人》编辑部主编安频
文/郑军
?? 湖北监利——这座地处长江中游之滨的水乡平原,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英雄豪杰不胜枚举。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伍子胥、申包胥和春申君黄歇,近现代也是名人辈出。他们一个个卓尔不群,犹如一道道光影闪耀在这片沃土的天幕。这座城正是沉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一代一代的人们或泼墨,或作文,或谱曲,或歌咏,守望一方地域的历史文化特色,为文化的恒久辉煌做一些过人之举。
?? 在监利县老县委一楼《监利人》编辑部,有一位安频先生,在文化的道路上风风雨雨跋涉大半辈子,有自己独特不群而色调多姿的人生经历。
?? 说到安频其人其事,不认识的人都会听到他一星半点的信息;了解他的人,不免对他坚守如一的个性,对事业追求的定律,对文化探索的执著,生出叹服.
高挑的身材,简朴的装束,步履呼呼生风,出现在视线里的安频,虽年近六旬,依然可见诗人般的潇洒,自信的眼神,儒雅的神采。谈到《监利人》期刊的创办,他燃烧的激情在眉宇间闪烁,说话的声音果决高亢起来。
向文学的高地竞发
在监利这座小城的文坛,安频用他燃烧的激情编织着生命的诗意和文学的烂漫。由于家庭贫困,青少年时期安频未进大学校园,读了一年高中,就被招去监利县农机五厂当一名普通工人,他凭着自己的执著与奋斗,从工人到营业员、办事员,一直转到行政部门工作:曾先后在监利县有关乡镇担任过党委宣传委员、常务副镇长、人大主席、人大联络处主任,后任监利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纪检负责人。他自学成才,自学考试以高分拿到大学本科文凭。参加统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高级经济师,又先后成为湖北省作协会员、湖北省音乐学会会员、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这些耀眼的头衔背后,他付出了太多心血与汗水!
安频酷爱文学,几十年笔耕不辍。青少年时,在校一直出类拔萃。工作后,无论是在基层当普通工人,还是后来任职行政领导,他始终与书为伴。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田间地头,他勤于思考,笔录心得,然后写成文章,登载于各类报刊。记得在当工人、营业员时,他运用自己写作的特长,为工厂、单位出墙报、黑板报,得到领导与群众的一致好评。平日里记录下一千多万字的日记,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几十年来,他结集出版了《足下集》《思想底片》《心灵感悟》《世相评弹》《特別联想》等多部文集。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章420多篇,有多篇文章获奖。近年,与谢金城先生合著的历史长篇小说《汉皇陈友谅》在“起点”中文网上火热连载,并即将付梓。
扯起《监利人》的红帆
2011年上半年,安频从监利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领导岗位上“实改非”(指担任实职的领导干部达到一定的年龄点后,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不再担任领导职务,而改任非领导职务退居二线)后,从忙碌充实到闲适安逸,令他非常不适应。几十年一直在政府机关工作,陡然离开,一种难以割舍的依恋之情,时刻缭绕在他心间。
这样的日子没持续多久,2011年盛夏,武汉(监利)经济研究会向安频抛出了橄榄枝。原来,该研究会创办的一份《监利人》期刊,创刊号付印之前,作为顾问之一,安频两次参与了讨论,并提出了很多关键性的建议,后又为编辑、印刷做了大量工作,并亲自与有关领导一起,策划了期刊的研讨会。因此,武汉(监利)经济研究会看中了这个才情和人品俱佳,又有较大组织能力和深厚人脉关系的人。为了让这份期刊长久地办下去,办得有质有量。研究会的领导思虑再三,决定聘请安频担纲《监利人》主编。当时,曾有很多同事劝他说:这是一项非常棘手的事,一没编辑,二没稿源,三没经费,接受这么一个烂摊子,只怕一期也难办成。你工作几十年了,和老伴合计一月能拿六七千元的工资,可以安安逸逸地颐养天年,何必还要去干这吃亏不讨好的事?同事说归说,劝归劝,可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决心,凭着一股坚强的毅力,凭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凭着几十年工作聚集的人脉,终于把《监利人》这一记录监利风采和精神面貌的期刊办了起来。
六载春秋,安频初始时又当主编,又当编辑,又当美编,又搞校对,又为期刊跑赞助,为这份期刊的生存发展而劳心劳力。记得期刊首发时,一位省资深杂志总编刘先生对安频说:“咱们之间的关系,在这件事上,我不能够欺骗你!不管你怎么做,我必须以严肃地告诉你,现在办刊,传统纸质媒体能够继续存活,难于上青天。何况你有一股诚恳朴实的传统性格,你能够让杂志出刊2期,都不现实。安频当时打断后回答:“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而不改其乐。”我想,家乡的文学之花是需要用生命之水浇灌的,我既然决心把这份承载乡情乡梦的刊物办下去,就会把自己整个的身心绑缚在这驾文学弛骋的战车上,昼夜驰而不息!刘先生就“咯咯”地笑了!“老兄,你真得相信‘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么?倘若你能够出刊半年,我将在武汉最好的酒店为你祝贺!刘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