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 元素周期律 第二课时 说课稿.doc

高中化学必修2 元素周期律 第二课时 说课稿.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元素周期律 第二课时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本节课采用课堂讨论和边讲边做实验,引导学生对大量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周期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结构上归纳得出的,因此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基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重要的基础理论。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因此,本章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元素金属、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初探,使学生学会利用图表分析处理数据和培养他们归纳的科学方法。 2、体验科学推测,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 1、在元素周期律的归纳过程中,重视发现意识、让学生在发现中寻找结论,在合作中享受成功。 2、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元素的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难点:(1)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学情分析 到目前为此,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一些化合物,还学习了碱金属、卤素两个元素族的知识,初步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为本章创造了必要条件。但由于在初中的学习中,教师对初中教材大纲的把握不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导致了高一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也深浅不一。 教学方法 学法引导 通过阅读,了解并归纳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几个方面的周期性变化,导出元素周期律。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总结归纳出元素周期律,再与理论推导的进行比较、统一。 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教法 本节课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可采用诱思探究法——通过自学、讨论、对比、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通过实验启发讨论等方法。 重、难点突破办法 教学中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更应注意剖析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由浅入深的转化。 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程度设计 设疑激趣——多媒体演示——启思诱导——小组讨论——归纳——实验引探——讨论——归纳——归纳总结 课时安排为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我们前面已经知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那么,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呢?接下来我们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三、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分析 先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出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回忆前面碱金属元素与卤族元素的相关化学反应可以知道: 非金属性:根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与氢气生产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金属性: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弱,或金属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来判断。 推测在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性。 实验验证。对11~18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进行实验验证及分析。 a、通过钠、镁、铝与水或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推断出钠、镁、铝的金属性的强弱。然后得出结论:金属性强弱顺序 Na>Mg>Al 金属性逐渐减弱 b、通过Al2O3、Al(OH)3与酸、碱反应的实验引入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c、通过Si、P、S、Cl与氢气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推断出Si、P、S、Cl的非金属性的强弱。然后得出结论:非金属性强弱顺序 Si <P< S< Cl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四、元素周期律 组织学生将本节内容归纳、总结得出元素周期律,指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总结论:Na Mg Al Si P S Cl 从左到右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