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学】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同步(含新题) .pptVIP

【名师导学】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同步(含新题) .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后练案 10.(2017·滨州)中国是世界上几个独立的文明发源地之一,西部的高原与沙漠使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间交流极少。中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与中亚、西亚文明进行交流发生于(  ) A.商周时期 B.两汉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B 课后练案 11.(2017·黔东南)如果在一部反映秦朝历史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两个镜头:①皇帝餐桌上的果盘里摆有石榴、葡萄等水果;②皇帝在批阅竹木简奏章。从史实来(  )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错误 C.①正确,②错误 D.①错误,②正确 D 课后练案 12.(2017·青岛)“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A.洛阳 B.长安 C.建康 D.北京 B 课后练案 13.(2018·房山区一模)在九年级的一节外语课上,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如下图)。据此你认为该图片的核心内容是(  ) A.丝绸之路 B.张骞通西域 C.哥伦布发现美洲 D.郑和下西洋 A 课后练案 14.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与微信联系紧密。如果古代也用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朋友圈中,下列哪个人物最有可能出现(  ) A.商鞅 B.李冰 C.张骞 D.孙权 C 课后练案 15.“一带一路”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更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结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沟通】 材料一: 课后练案 (1)图中“中华文明”通过什么通道与欧亚大陆连成一条“文明地带”?为这条通道开辟奠定基础的历史人物是谁? 丝绸之路,张骞。 课后练案 【当代开放】 材料二: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开创一条出路来.”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2)据材料二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体现在哪里?我国设计经济特区的目的又是什么? 经济特区的“特”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课后练案 材料三:“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3)对比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的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一带一路”提出重在输出。 课后练案 【学史感悟】 材料四:古代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不仅沟通了东西方、亚非欧文明,而且促进了不同文明的相互渗透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公认和推崇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 (4)据材料四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精神的理解。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 感谢聆听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 课前学案 ……………..… 课堂导案 ……………..… 2 3 随堂训练 ……………..… 4 学习目标 ……………..… 1 课后练案 ……………..… 5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学习重点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课前学案 课前预习,夯实基础 丝绸之路 (1)_______通西域 西域:今天甘肃阳关和(2)__________以西,也就是现在(3)_________地区 时间: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 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4)_________ 在位皇帝:汉武帝 客观作用:开辟了(5)____________ 丝绸之路 对西域的管理:西域都护的设置 玉门关 张骞  匈奴 新疆 丝绸之路  课前学案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对西域的管理:西域都护的设置 时间:公元前(9)_______年, 意义:标志着今(10)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路线:(6)_______→河西走廊→敦煌→今(7)_______地区→欧洲的(8)_______(罗马) 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张骞通西域 新疆 大秦  60 西域(新疆) 长安 课堂导案 合作与探究 探究:丝绸之路的开辟及作用 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静待花开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