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品诗意与哲理,咀嚼语文至味
摘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细细咀嚼情感,把握语文的精神内核;感悟智慧,体现语文的深刻内涵;抒写性灵,回归语文的人文本质,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气息。
关键词:语文教学;诗意;哲理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28-2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课堂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思维发散了,参与热情提高了,但是与此同时,有些老师难免矫枉过正,使课堂教学有流于浅薄的倾向,所以,笔者撰此文,呼吁多给语文课一些“语文味”。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对我们的母语,即中华民族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从中得到一种语文素养。语文是具有独特魅力的学科,它满贮着诗意与哲理。语文课承载着爱与美,承载着历史与文化,承载着社会与人生,它包罗万象,内涵丰富。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学科,它应该是走进学生灵魂的学科,应该是传承文化的学科,应该是塑造精神巨人的学科。
让语文课充满智慧的灵光,让诗意与哲理在学生的心田绽放芬芳的花朵,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师引以为豪的美丽使命。
咀嚼情感,把握语文的精神内核
语文是注重感性的学科,情感是语文的灵魂,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宋其蕤老师曾经说过,“语文学科是最富有情感的课程,它的课文具有丰富细腻多彩的情感。这是它区别于其他科目特别是理科课程的最主要的因素。语文教学应该能够唤起学生对课文情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各种情感。”(中国教育报《语文教学能否实现审美化?》)
语文教材中精心选入的课文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一篇篇课文都是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在教学《春望》时,我们共同体会“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苍凉悲壮;在诵读《行路难》时,我们高声吟咏“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潇洒豪迈;在欣赏《使至塞上》时,大家舒展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画卷而心驰神往;在品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孩子们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迷醉不已。在一首首诗词中,在一篇篇课文中,作者饱蘸自己的情感写下的文字,我们也应该带着饱满的情感去回味,去走进作者的心灵,让自己隔着时空与作者对话,与作者的思想碰撞交流。
我要求学生在学每一篇课文的时候一定要带着饱满的感情去投入,我自己当然也是首先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在学习《枣核》这一课时,我就和学生探讨了中国游子的思乡情结,让学生们课下去搜集古今表现思想情感的诗词文章,阅读课上朗诵交流。到了阅读课上,学生们都情绪激动地朗读自己精心搜集的作品,我则把自己创作的一首乡愁诗读给大家听,身为游子的我读着读着,情不能自已,泪水润湿眼眶,学生深受感染,有的学生也落下泪来。读完以后,我让大家说说自己在乡愁题材文章上的发现。大家立刻活跃起来,这个说,“月亮是精神的故乡。”那个说,“田园风光是思乡的美丽画卷。”还有的说,“杜鹃的叫声是乡愁的音乐”“乡愁总是伴随一壶浊酒”等等。看看大家意犹未尽,这节课结束后,我要求学生就自己所选的材料写一篇赏析,收上来一看,学生果然写得有声有色,情感丰富。有一个学生写道,“乡愁是贯穿心灵的烟尘古道,瘦马西风,载不动故乡浓浓的一缕炊烟。”我大加赞赏,立刻要求学生誊写在板报的佳句栏里,让同学们共同欣赏,大家的情感越发受到鼓舞、激励与熏陶,创作的热情也越发高涨。
作者以手中笔抒心中情,读者自当读眼前文解其中味,在课堂上,大家一起做书本的知音者,一起将情感融入到语文世界中,并在这个世界陶冶自己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此乐何极!
感悟智慧,体现语文的深刻内涵
语文课是用优秀的民族文化来教育、熏陶学生,这种文化的积累体现了人们在认识世界、认识自身时所得出的智慧的体验与感悟。语文篇章中时时闪现的作者的思想智慧之火花,可以真正让我们提升思想的境界,拓展思维的空间。优秀的篇章是作者认真观察、反复推敲生成的一种智慧的结晶,是浓缩了的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与经验,能够从中有所悟有所得,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曹雪芹有句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凝练的语句,包含着认识世界的通达与精辟,这也是提醒我们学习语文应追求的一个境界。
语文包含哲理,很多古代诗歌蕴涵着哲理美。哲理的基本特点是富有理趣,饱含人生的真谛、万物的奥秘、自然的规律等。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品读,认真体会,才能感悟到诗歌的哲理美。如陶渊明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道出了唯心静才可以不受世俗外物的羁绊,才可以修炼神游物外的情操,享受人生的意趣。如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描写泰山宏伟高大的气势,赞美泰山,抒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doc
- 论怎样提高护理质量避免医患纠纷.doc
- 论怎样在英语课堂中实施职业素养培养.doc
- 论职业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doc
- 论职业学校教师与学生的“主体间性”关系.doc
- 论制造业编码的重要性及原则.doc
- 论质量管理体系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doc
- 论智能建筑弱电安装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doc
- 论中国城市社区自治对宪政的积极意义.doc
-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儿童家具设计中的应用.doc
- 2025-2026学年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冀美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金融机构理财产品风险评估及2025年投资者风险规避策略报告.docx
-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2025年在线编程教育平台用户行为报告.docx
- 2025年物流行业人力资源短缺背景下的企业人才战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线上健身平台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前景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不锈钢市场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 内镜的试题及答案.docx
- 石油化工设备维护策略规划与成本控制方案分析.docx
- 2025年睡眠医疗市场深度解读:诊疗服务模式创新与市场潜力.docx
- 2025年海上风电技术突破与市场布局优化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