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健脾渗湿方的临床应用.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浅谈健脾渗湿方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健脾渗湿方;泄泻;肾炎;外科疾病   患者脾阳不振,不能运化内湿,湿蕴化热,外部湿邪侵袭,湿邪浸淫皮肤会引发临床上的各种病证。如小儿脾虚泄泻、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喘息性支气管炎、外科疮疡及妇科带下等疾病。笔者在临床上使用“健脾渗湿方”治疗因上述病机而导致的各种病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健脾渗湿方具有和胃渗湿、健脾益气之功效。药物组成:党参12g、生苡仁12g,茯苓10g,白术9g、泽泻9g,淮山药15g,炒扁豆15g、桔梗5g,陈皮3g,大枣4枚。该方是由四君子汤化裁而成,以和剂局方四君子汤加减而成,方中党参功能补气;白术健脾化湿;茯苓、淮山、泽泻,苡仁具有健脾渗湿的功效;桔梗能够升发脾阳;扁豆、大枣和中健脾;陈皮功能理气,共同辅助参术等药达到补脾阳、运水湿之功效。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如下疾病。   1脾虚泄泻   1.1发病机理该病可由脾胃功能下降引起,也可由外界湿邪困脾而引起。在生理功能上,脾主运化水湿,胃主降浊,脾胃功能正常则能正常地运化水湿,也不会造成湿盛,不会发生泄泻。而只有在脾胃功能失常时才会发病。古代的医者认为“无湿不成泻”的观点是有道理的,他是重点强调湿邪致病的机理。在临床上一般多见于平时脾胃消化功能虚弱,及饮食无规律的病人,也可见于那些久病患者,由于长时间的疾病困扰,造成其消化功能减退。   1.2典型病例患者,王某,男,6岁。麻疹并发肺炎愈后,出现夜间多汗,胃不喜纳,腹部胀痛喜按,每次进食生冷食物,症状加重,大便呈不消化之食物残渣或溏薄,3-4次/d,病情缠绵6月余,过去用过清热利湿消滞之中西药,用药的情况下症状有所缓解,但疗效不甚明显。1996年10月前来笔者所在科就诊。患者形体消瘦,精神萎靡,毛发稀疏,面色萎黄,双眼巩膜现出微小蓝斑,下唇黏膜出现白色颗粒疹,数量不多,舌淡红苔白微黄,脉濡缓无力。中医诊断为脾虚泄泻、虫积。考虑到该患儿的病史,是由于原发病而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询问患者平时饮食无规律,喜欢食用寒凉食物,伤及脾胃,同时患儿肠道内还有肠虫,严重损伤其脾胃功能,脾虚不能正常运化,精微不能被很好地吸收,不能达营卫,充肌腠,所以,患者出现了上述的症状。治宜先驱虫、后健脾祛湿。驱虫用驱虫汤(槟榔15g、使君子15g、苦楝根10g、雷丸9g、台乌5g、榧子肉10g、大腹皮12g,白皮10g、枳壳6g)两剂,用药起效后患儿排出10余条蛔虫,腹痛症状减轻,胃受纳功能改善。再给予健脾渗湿方,依证加减,先后加入糯稻根、黄芪、焦山楂、谷芽首乌、等共服10余剂,之后,身体状况有所改善,面色红润,夜间不再多汗,精神恢复正常,脾胃消化功能也恢复正常,患儿体重也有所增加。   2水肿   水肿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体内湿邪的泛滥,在病之根本上则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张景岳曰:“盖水肿之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也”。正是由于肺虚不能正常发挥其通调水道的作用,脾虚不能正常地运化水湿,肾虚不能制水,而导致水肿的发生。《内经?至真要大论》中强调,“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水肿的发病和脾功能的失调有密切的关系。古人也有用实脾饮治疗水肿、腹水的先例,且取得过较好的效果。但该方中用的温寒行气药太多,扶住正气的药过少,因此,笔者用健脾渗湿方为主方来治疗水肿病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患者,刘某,男,25岁,本县木崖头村人,病因于09年1月头面四肢开始出现浮肿,曾经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肾炎”,用中医、西医治疗4月余,不见疗效,之后,多次发作浮肿,后来由于浮肿严重,小便不利于同年5月13日前来我院就诊。患者头面及双下肢中度浮肿,胃不喜纳,腹胀,精神疲惫,面色黄滞,小便清短,大便溏泄,四肢发冷,舌质淡红,舌体胖嫩,舌边见齿痕,苔白润,脉沉缓。测量血压,120/80mmHg,尿检:尿蛋白呈(+++),高倍视野中,红细胞(0-1),白细胞(2-3),透明管型(0-1),颗粒管型(0-1)。血清球蛋白43g/L,血清白蛋白27g/L,胆固醇8.9mmol/L。诊断结论:水肿(脾虚湿盛型)。是因为脾气虚弱,阳气不振,不能正常地运化水湿,导致水湿侵入皮肤,导致了水肿的形成。西医临床诊断:慢性肾炎(肾病型)。治疗用方以健脾渗湿方为主,依据病情增加了黄芪、鹿角霜、益母草、苏叶、首乌、糯稻根、菟丝子等药,每日一副,连续用药五个半月,于同年11月底再次检查尿常规、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例、胆固醇,均已基本恢复正常,水肿的症状消退,精神正常,胃肠消化功能正常,面色良好,后跟踪调查两年没有再次发病。   3外科疮疖   疖疮脓肿急性发病期使用大量的清热解毒之品,造成苦寒克伐脾胃;排脓治疗后患者身体虚弱,脾胃失调;患者身体素质较差,脾胃的功能不足;患者身体虚弱,热邪侵袭而成疖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