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敦煌壁画中的两种建筑风格.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浅谈敦煌壁画中的两种建筑风格   [摘要]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大都市,历史上中西方文化在这里产生过激烈的碰撞与融合。敦煌佛教文化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重要见证。作为敦煌佛教文化的重点组成部分,敦煌佛教建筑也体现出上述特点。   [关键词]敦煌壁画;佛教文化;佛教建筑   [中图分类号]K87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4-0038-02   敦煌佛教文化直接来源于西域,所以在敦煌早期洞窟中,便出现了圆券拱、希腊式柱头、葱头形龛楣等具有西域建筑特色的形象。如北凉第272窟窟顶藻井四周天宫建筑,由连续的圆券拱组成,而圆券拱建筑形式来源于印度。又,北凉第268窟西壁圆券龛下两侧的龛柱,则是爱奥尼卷旋形的希腊式柱头。北魏第254、257窟等洞窟中心柱的佛龛则是葱头形龛楣。   初唐第323窟北壁《张骞出使西域图》画面左上方,张骞等人骑行前进途中,远方一处城郭在望,城内有西域式佛塔,城门外立二比丘,旁侧榜题“囗大夏时”,表示张骞一行西行至西域大夏国礼拜佛塔的情景。这便是一座西域建筑风格的城堡(见图1)。   不过,最具特色的是盛唐第217窟南壁《法华经变》中所绘的西域城堡。画面右上方绘一城郭,城外有一人正引导两个骑驴之人前往城内,城内有两人面对一塔合十作礼拜状。该城之城门、角台顶部均为半圆状,城中一塔开尖拱形门,顶部亦为半圆状(见图2)。梁思成先生在《敦煌壁画中所见的中国古代建筑》一文中对此曾指出:“壁画中最奇特的一座城是第217窟所见。这座城显然是西域景色。城门和城内的房屋显然都是发券构成的,由各城门和城内房屋的半圆形顶以及房屋两面的券门可以看出。”该城堡为西域式建筑。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盛唐第217窟南壁《法华经变》画面中段下半部,竟出现了迥然相异、两种不同建筑风格的宅院,画面左侧是汉式住宅,右侧是西域式住宅。汉式住宅为瓦顶建筑,院墙和门的前面有小山掩映;宅院内有厅堂三间,下有砖砌台基、散水;室内方砖铺地,内部有床,床后有屏风。室内床上坐着两位妇女,其中一人怀抱婴儿;室外一拄杖男子由一女子引导走来,后面跟着一童子。西域式住宅外有高墙和墩台围护,院中有一圆拱形屋顶的房屋,屋前庭院内置一床,床上坐有三人,其中一人怀抱婴儿。现在新疆信奉伊斯兰的少数民族房屋虽然不作拱券形了,但建筑中依然还有发券的因素,在室外置床纳凉的生活习俗依然还保留着。   盛唐第103窟南壁《法华经变》中所绘的西域城堡则与第217窟南壁所绘的城堡有所差异。该城为平台式城门,转角也是平台式墩台,不过城中之塔的形状类似。   晚唐第237窟西壁龛顶北披《毗沙门天王决海图》中绘有一座小城堡,其城门道画作半圆券顶,同时壁画有榜题“于阗国舍利弗毗沙门天王决海时”,可见这也是一座西域式建筑。   西域城堡的最大特点是没有木结构的城楼和角楼,代替它们的是一些筒拱顶,城内的塔顶层也作筒拱顶,塔身和筒拱都开圆券门。这是因为新疆地处大陆中心,少雨少雪,气候干燥。南疆一带缺少木材,城郭村聚都集中在天山脚下的一个个绿洲内。这些绿洲由黄土冲积扇形成,黄土取之不尽,所以新疆很早就发展了完全土结构的房屋。克孜尔石窟早期洞窟就普遍采取了筒拱顶的形式。土结构在吐鲁番更为发达,一直到现代仍十分盛行,所砌土坯筒拱跨度可以达到3.5米左右。敦煌壁画中的西域式城堡和房屋形象,正是土结构建筑技术的反映。   敦煌佛教艺术在接受西域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这在盛唐第217窟反映的最为明显,不仅南壁《法华经变》中画面中段出现了汉式和西域式两种不同建筑风格的民居宅院,而且与南壁《法华经变》画面西侧的西域式城堡相对应,北壁《观无量寿经变》画面西侧“未生怨”中出现了来自中原的汉式宫城,不仅城楼屋顶建筑为中原传统的四阿顶或歇山顶以及木结构斗拱等,最令建筑学家关注的是该城楼和门道顶之间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夹层。这是一条由墙顶通向城楼或角楼的暗道。它没有采用露明的上楼踏道,而是在城台顶部临向城墙墙顶的一侧开了一个券洞门。可以推测,人员是经由这里出入的。由墙顶到达城楼,可在券洞内设暗梯登上;由城楼一侧的墙顶到另一侧去,也可以对开券门,在券洞中通行,人员始终处于掩护之下,颇为科学。   初唐第323窟南壁《隋文帝请昙延法师祈雨》绘高僧昙延法师来到京城长安的故事,画面中所绘宫城即当时尚存的汉长安城。图中只显示了全城的一部分,可以看出在城的一面,城墙有多达九处的直角转折(见图3)。在唐以前我国城市作多次直角转折者最典型的便是汉长安城。汉长安城建于惠帝时期,而在汉惠帝筑长安城前,此处就先已恢复了秦代的一座离宫并予扩建,即长乐宫,于是长安城南墙沿宫城南墙、北墙顺渭河水道,多次转折,象征北斗和南斗的星象。初唐第323窟《隋文帝请昙延法师祈雨》中所绘之城,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