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汉博山盖神兽纹铜樽.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浅谈东汉博山盖神兽纹铜樽   [摘要]甘肃省平凉市博物馆藏一件东汉博山盖神兽纹铜樽,其纹饰华丽繁缛,制作工艺精湛细腻,在甘肃省范围内比较少有。其华丽的装饰纹饰反映出了东汉图谶信仰盛行,精湛的制作工艺是东汉青铜冶炼技术的杰出代表。它的出土对研究青铜樽的名称、器型、发展、用途,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平凉市博物馆;铜樽;东汉;青铜冶炼   [中图分类号]K87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4-0063-02   三国曹植《七启》诗云:“盛以翠樽,酌以雕觞,浮蚁鼎沸,酷烈馨香。”唐代李白《行路难》云:“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许多古文献中都提到樽这种盛酒器,考古发现的酒器樽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在汉代,已有温酒樽配以杓、承盘等酒具,到了唐代随着酒注子的出现酒樽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平凉市博物馆藏有一件东汉博山盖神兽纹铜樽(见图)。   该藏品为博山形盖,盖上缺钮,通高275.5厘米。子母口,直筒腹,腹中部作两对称铺兽衔环,平底,三熊足,口径22.3厘米,底径23.5厘米,重5611克。盖上用浮雕在山峦叠嶂仙气缭绕的博山中雕刻有龙,它们或昂首张口阔步前行或回首立耳作嘶鸣状。有虎,它们或前肢腾空后肢蹬地作驰骋状,或昂首贴耳依山雕刻由山上而来,或回首立耳神情专注似寻找什么,或精神饱满、悠闲自得漫步于丛林。其中龙、虎有同向相互追逐也有两虎相互嬉闹,前虎不停回首张望,后虎身体伏地追逐嬉闹前虎,也有两虎背向而驰。有凤鸟:圆眼,弯喙,曲颈,展尾。有熊:大小两熊坐地,相互深情对望,情似母子。有仙人:身体比例谐调。有一仙人上身精干下身粗壮矫健,双手前伸触山,前脚弯曲后脚用力蹬地,似用尽全力推山;有仙人背面席地而坐,头微侧两手自然上伸,神情专注向山上望去;有仙人舞手屈膝身形自然流畅,一副潇洒自然轻松的样子似正运气修身。盖口圈带刻折线三角形锯齿纹和一兽面纹,腹部用凸弦纹分上下两层,上层用浮雕在仙气翻腾的云海中饰飞禽走兽,它们或争斗或漫步,其中近口沿处有一立熊,头侧偏,前肢上举,过头顶,正用尽全身力量托起口沿。有羽人,古代神话中羽人可以长生不老。下层雕有众多山峰,其间穿梭各种姿态各异的龙、虎、熊等瑞兽。器口沿和底沿作圈带,分别刻弦纹、菱格纹和折线三角形锯齿纹,三熊足缩颈耸肩用尽全力撑起酒樽,通器工艺精湛,装饰手法细腻。   一、青铜酒樽名称、器型考释   樽为酒具,《玉篇?木部》:“樽,酒器也。”《说文》曰:“尊,酒器也”。段玉载注曰:由于尊“引申以为尊卑字……自专用为尊卑字,而别制樽为酒尊字矣”。即为区别尊卑之意别制罇、樽以示类器为酒器。考古发现的樽有漆樽,陶樽和铜樽。其形状据《广雅疏证?释器》曰:“尊有盖,有足,其面有鼻。”《后汉书?张衡传》:“(候风地动仪)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近年考古出土的酒樽有南昌市京家山汉墓出土的铜樽,其略有残损。樽体呈圆筒状,笠形盖,三腿。樽直口,直腹,平底。湖南永州市鹞子岭二号西汉墓出土的漆樽:直筒形,缺盖,一侧有铜指环形鋬手,底部有三蹄形铜足,器身内红外黑,素面。山西省右玉县出土的西汉铜樽两件,一件直筒腹,下部三熊足,上有提环盖,腹部两侧有铺首衔环相对称,通体铸造花纹,异常精美。另一件平唇、鼓腹、圜底,下有三虎形足,腹有素宽带,中加纹一道作饰,与带纹平行分列三个铺首衔环,通体鎏金。可见酒樽器形大致有两种:一种直筒腹,有盖,有足,有铺首;另一种平唇、鼓腹、圜底,有足,有铺首。而酒樽自北宋学者吕大临在《考古图》中将其误称作奁并一直沿用到近代,直到1962年9月山西省右玉县出土的西汉河平三年胡傅铜温酒樽才纠正了这个误称。西汉胡傅温酒樽:高24.5厘米,口径23.4厘米,圆形盖,盖中央有提环,四周有三个凤形钮,熊形三足,腹部饰上下两层浮雕动物纹,有虎、羊、骆驼、牛、猴和龙、凤等神异动物十余种。器口与盖下口沿阴刻铭文“中陵胡傅铜温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前26)造”。器形端正大方,纹饰精美,动物形象逼真。   二、东汉博山盖神兽纹铜樽装饰纹饰、制作工艺   平凉博物馆藏的东汉博山盖神兽纹铜樽可以说是东汉青铜铸造的一枝奇葩,在汉代,青铜器没有了商周青铜器诡异、神秘、狰狞而又繁富细腻的风格,转而注重写实、人性、自然、简约、质朴的艺术风格。它摆脱了商周礼器程式化的威严神秘,转而向返璞归真的实用器型发展。同时,制作工艺也不如商、周、战国时期的纹饰繁缛、华丽,而以素器最为流行。有的仅饰几道简单的弦纹,有的仅饰两对称铺首。而这件博山盖神兽纹铜樽却制作工艺精湛、纹饰繁缛华丽,采用了古代青铜装饰中出现时间最早、应用时间最长的模铸工艺和要求手工技艺较高的细线錾刻工艺,在青铜器上勾画出一幅东汉最为流行的祥瑞图。   首先,将酒樽盖作博山形,博山是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