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仿生建筑.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浅谈仿生建筑   摘要:建筑仿生使城市环境达到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建筑仿生学是根据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规律,并结合建筑科学技术特点而进行综合应用的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城市仿生,功能仿生,结构仿生,形式仿生等方面。它必将成为建筑创新的源泉和保证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仿生建筑;生态城市;建筑艺术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前言   仿生学(Bionics)是生物学和技术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在技术方面模仿动物和植物在自然中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原理来制作新的或改进旧的机构、仪器、建筑等方面的科学。仿生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学习生物的各种各样能力,研究它们的作用机制,作为进行技术设计的一条途径,以改善现有的或创造新型的机械系统、仪器设备、建筑结构和工艺过程[1]。仿生已经成为一种新时代的潮流,渗透到方方面面,从城市到建筑,研究方面包括了城市仿生,功能仿生,结构仿生,形式仿生等方面。   1.1在城市环境仿生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可以在古代城市建设中明显地看到。早在古代城市叫作城池,是城墙和护城河(城壕)围合的生命活体。古人运用仿生学原理,遵循“相土尝水、法人象地”原则,建造了一座座独具特色、形灵兼备的城池。乌龟型城———苏州、杞县、睢县城。春秋吴都(今苏州市),在平面布局上,战国《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制度是:“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在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中,统治阶级层层设障保护自己。“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传统城市的建设都是以封建政权为核心的。这个核心就是皇帝所在的宫城,位于显赫的城市中轴线上。如明清北京城的总体布局以皇城为中心,位于全城南北中轴线上,而皇城的核心———宫城居全城中心部位,四面都有高大的城门,城的四角建有华丽的角楼,城外围以护城河,又于宫城的左侧建太庙,右侧建社稷,并在内城外的四面建造天坛、地坛、日坛、月坛。   1.21954年欧洲“十次小组”(Team10)在荷兰召开预备会时,英国建筑师史密森曾提出一种新的城市形态,称之为“簇群城市”,这也是仿生的成果,它是根据植物生长变化的规律而提出的一种新城市布局思想。他们设想把这种城市主干道设计成三叉形的道路系统,象征着植物“干茎”,使交通流量得以均匀分布。同时把城市“干茎”设计成自由弯曲的分叉系统,并且带有多触角地蔓延扩展的子系统,就象树枝分叉一样,也兼有蛛网状的连接。这样既可避免车流泛滥,也可有利于各区之间的区分与连接。他们预言,这种城市布局一方面能保持现代城市功能的需要,又能重新获得昔日传统城市的自然气息。同时,这种城市是不断生长变化的,也可使城市与建筑物的分布获得有机的组合。目前许多小区的规划设计与“簇群城市”规划的仿生使城市环境达到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   2在建筑使用功能方面的仿生,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如展翅的蝴蝶也经常成为建筑外形的模仿对象。芬兰著名建筑师阿尔托设计的德国不莱梅高层公寓就是仿自蝴蝶的原型。他把建筑的服务部分与卧室部分分别比作蝶身和翅膀,使建筑造型变得独具特色,内部空间布局也因此更加新颖。又如当初意大利著名的设计公司伦佐?皮亚诺在设计美国休斯敦曼尼收藏博物馆(MenilCollectionMuseumaHouston)时也得益于此。博物馆对光线的要求比较苛刻:要光线充足,保证收藏品清晰可见;同时光线又要满足柔和不刺眼睛。普通的结构是无法完成这样复杂的要求的。最后,设计者们从古生物中找到了答案,按照飞龙翅膀的构造来反射光线,终于解决了复杂的照明问题。   3在结构仿生方面,建筑师更善于观察自然界的一切生态规律,已应用现代技术创造了一系列崭新的仿生结构体系。从一滴水珠和一个蛋壳看到了其自由抛物线型曲面的张力与薄壁高强的性能;从一片树叶的叶脉发现了其交叉网状的支撑组织肌理,这些对建筑结构的创新设计都是十分有益的启示。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如我们都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在国家体育场内举行开、闭幕式及相关比赛,而这个体育场形如鸟儿的巢穴,因此被人们习惯称为“鸟巢”,这种仿自然的设计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和喜爱。鹭、鹳等习惯白天活动的猛禽用小木棒、枯枝搭建的巢异常坚固,能经受住上百年的风吹雨打,甚至留传给“后人”。这些大型鸟类的巢以大而坚固取胜,那么,小鸟的巢则以功能性的结构和使用材料的多样性而著称。戴菊莺是俄罗斯北部森林里最小的鸟,它用地衣和青苔做巢,内衬软毛,从外面看酷似酒杯。小巢重约20克,保暖性极佳,戴菊莺可以离开巢一个半小时而不用担心里面的小卵变冷。下雨时,小巢能吸收60多克水,但巢里绝对干燥。巢很稳固,即使是最大的风也奈何不了它。戴菊莺巢的稳固除了得益于其三层复杂结构、精心挑选的保暖材料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