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押案件司法审查机制缺失与重构.docVIP

延押案件司法审查机制缺失与重构.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延押案件司法审查机制缺失与重构   一、延长侦查羁押期限案件办理情况及问题探析   (一)延押案件办理情况   笔者对LC市2009年至2011年办理的延押案件情况进行了调研。2009年LC市院办理延押案件15件26人,其中,“一延案件”11件21人,“二延案件”4件5人;2010年办理延押案件19件30人,其中,“一延案件”18件24人,“二延案件”1件6人;2011年办理延押案件14件20人,其中,“一延案件”12件17人,“二延案件”2件3人。2010年,“一延案件”不批准延长羁押期限案件1件2人;2011年,“一延案件”不批准延长羁押期限案件2件3人;三年来,“一延案件”延押批准率为92%。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延押案件多是共同犯罪,“一延案件”延押批准率过高,“二延案件”延押批准率达100%。   从办理程序看,公安机关对其负责侦查的案件认为需要延长羁押期限的,期限届满七日前向批准逮捕的同级检察机关提出延长羁押期限的意见,提供主要案情和延押的具体理由,同级检察机关审查同意后,层报上一级检察机关或者省级检察机关批准。基层或市级检察机关负责侦查的案件,需要延长羁押期限的,则由侦查部门报上一级或省级检察机关批准。上一级检察机关或者省级检察机关进行书面审查,主要是审查侦查机关(部门)移送的材料。   (二)延押案件办理中存在问题探析   1.延长羁押期限的适用标准难以把握。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未对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的条件作出明确而又具体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对于什么是“案情复杂”、什么是“交通十分不便”、哪些属于“边远地区”、怎么理解“取证困难”等较难把握,这些往往依赖于司法人员的办案经验作出判断,而审查标准的经验化客观上就使得延押适用标准显得十分模糊。可以说,过于宽松的延押条件,使得检察机关很难不批准延长侦查羁押期限。   2.案件审批流于形式,不批准延押比例过低,延押偏离了立法设计的初衷。从上文数据可以看出,检察机关办理的延长侦查羁押期限案件不批准率普遍过低。换言之,只要侦查机关提请,就基本获得检察机关的批准,这种司法操作一旦形成惯例,会使得侦查机关更轻易地提请延押,而检察机关面对日益增多的案件更加难以严格审查,使得延押案件办理成了“办手续”、“走过场”。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一是立法规定的不合理,标准模糊、程序简单;二是部分检察人员在办理延押案件时,注重配合轻视监督,有罪推定的司法理念依然根深蒂固,注重追求实体正义,而忽视了程序正义。   3.延押案件的办理限于程序审查,实体审查缺失。检察机关在办理延押案件时,通常只对侦查机关报请延长的书面材料进行形式审查,该材料仅概括了延押案件的主要案情和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的具体理由,而办案人员无法审查判断是否有延长犯罪嫌疑人羁押期限的实际必要。下级检察机关程序性地审查一下材料是否齐备,延长羁押理由是否“面上过得去”,就提出同意延长的意见;上级检察机关再程序性地审查一下,即作出了同意延长的意见,上级检察机关采用了极为简易的行政式审查模式。   4.送达延期导致隐性超期羁押问题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03条规定,“法定期间不包括路途上的时间。上诉状或者其他文件在期满前已经交邮的,不算过期。”最高人民法院等六部委《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0条规定,“公安机关对案件提请延长羁押期限时,应当在羁押期限届满七日前提出……人民检察院应当在羁押期限届满前作出决定。”司法实践中,侦查机关多数不能按照规定期限提请,加之下级检察机关审查时间,上级检察机关仅能在作出羁押期限届满前作出决定。同时,上级检察机关的《批准延长侦查羁押期限决定书》多数以机要交换的方式送达,侦查机关往往在犯罪嫌疑人羁押期限届满数日后方拿到批准延长决定书,造成隐性超期羁押问题突出。   5.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的司法救济机制缺位。“有权利就有救济。”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9条规定,“四、任何因逮捕或拘禁被剥夺自由的人,有资格向法庭提起诉讼,以便法庭能不拖延地决定拘禁他是否合法以及如果拘禁不合法时命令予以释放”[1],该条款确立了被羁押人员有权申请司法救济的原则,然而在羁押期限延长的救济上,我国刑事诉讼法显然是缺位的。(1)羁押期限延长告知制度缺位。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司法机关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羁押期限的内容,更没有规定告知羁押期限延长的内容,这使得案件当事人、其他诉讼参加人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尤其是犯罪嫌疑人,其对自己的还要等待多长时间才能进入下一诉讼环节,还要在看守所被羁押多长时间没有知情渠道,不但是对其正当知情权利的损害,还会使其对法律的严肃性、公正性造成怀疑。(2)羁押期限延长救济制度缺位。我国刑事诉讼法除规定因羁押期限到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