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锡溧漕河二期整治工程
围
堰
稳
定
性
计
算
书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编制单位: 常州市航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日期: 2011年
围堰稳定性计算书
一、工程特征
锡溧漕河二期整治工程范围为戴溪~欢塘桥段,航道整治里程为6.733km。根据施工设计资料,该地段处于平原水网区,水流较为平缓,常水位按3.5m考虑,河床基底基本是淤泥质粉质粘土。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及以往工程的施工经验,我部对部分新建驳岸拟采用土围堰+双排木桩围堰的方案
根据相关规范的规定,围堰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围堰高度应高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高水位(包括浪高)0.5~0.
2围堰外形应考虑河流断面被压缩后,流速增大引起水流对围堰、河床的集中冲刷及影响通航、导流等因素,并应满足堰身强度和稳定的要求。
3堰内平面尺寸应满足基础施工的需要。
4围堰要求防水严密,减少渗漏。
二、水文地质情况
1、根据设计资料, 锡溧漕河枯水期常水位3.3~3.5m,按3.5m+0.5m计算施工防护水位4.0m。我部考虑将需要围堰施工的驳岸段落安排在
2 、围堰内填粘土内摩擦角φ1 =10.2° 容重r1=18.8KN/m3 粘聚力C1=28kp
3、根据地质资料确定围堰施工的地质情况:
1) 经现场测量,河床淤泥基本在40cm
2)河底土层基本为淤泥质粘土。承载力〔〆〕=60Kpa,内摩擦角φ2 =6.2° 容重r2=18.1KN/m3 粘聚力C2=10.7kp
三、围堰方案设计
1、双排圆木桩围堰,桩堰顶宽2.5m,堰高至施工期高水位以上0.5m,根据水深选取稍径Ф20cm、桩长6~8m木桩,间距1
2、土围堰采用渗透性小的粘土填筑,顶宽3m,堰顶标高4.3
四、双排圆木桩围堰的计算
(一)、双排木桩围堰布置图
1、木桩顶标高4.5m, 填土标高
2、围堰外侧河床标高1.9m,清淤0.4m,清淤后
3 木桩暂定L=6m 小头直径Φ=20cm 桩底标高=-
双层围堰布置图
(二)、双层木桩围堰整体稳定性
1 按最高水位4.5
1) 围堰内填土重量W=2.5*2.5*18.8=117.5KN/m
2) 水的侧压力Eh=10*3.0*0.5*3.0=45KN/m
对B 点倾覆力矩MB=45*1/3*3.0=45KN-m/m
对B 点抗倾覆力矩MB’=117.5*1/2*2.5=146.875KN-m/m
抗倾覆安全系数 K= MB/MB=146.875/45=3.264,安全稳定
(三)、木桩 eq \o\ac(○,1)受力计算
按施工期常水位3.5m计算
A、木桩 eq \o\ac(○,1)受力图(L=6m)
⑴主动土压力Ea=1/2LaH1
∵φ1 =10.2° r1=18.8KN/m3 H1=2.5m C1=
φ2 =6.2° r2=18.1KN/m3 H2=3.0m H总=5.5m C2
r 平均=(18.8*2.5+18.1*3.0)/5.5=18.42KN/m3
φ平均=(10.2*2.5+6.2*3.0)/5.5=8.02°
C平均=(28*2.5+10.7*3.0)/5.5=18.56 kp
La= r 平均*H1*Ka=18.42*5.5*tg2(45°-8.02°/2)
=18.42*5.5*0.869=88.03
Ea=0.5*88.03*5.5-2* 18.56*5.5* tg(45°-8.02°/2)+2*18.562/18.42=89.16KN/m
H1C=(1/3)*(5.5-2*18.56/(18.42* tg(45°-8.02°/2))=1.
⑵常水位水压力(3.5m
Eh=0.5*ρ*(H2′)2=0.5*10*(2.0)2=20KN/m
H2C=1/3*2.0=0.67
⑶被动土压力 Ep=0.5*Lp*H3
Lp= r2*H3*Kp φ2 =6.2° r2=18.1KN/m3 H3=3.0m C2=
=18.1*3.0*tg2(45°+6.2°/2)=67.45
Ep=0.5*67.45*3.0+2*3*10.7* tg(45°+6.2°/2)=172.73 KN/m
H3C={2*10.7* tg(45°+6.2°/2)*3*1.5+18.1*3.0* tg2(45°+6.2°/2)*1.5*1}/172.73=1.21m
⑷各力对O 点(拉筋位置)取矩,令ΣM=0
Ep*(5.5+0.3-1.21)+ Eh(2.0+0.8-0.67)- Ea(5.5+0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