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史 第八讲 华侨社会三宝.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华侨(华文)学校 华侨学校≠华文教育 早期华侨受教育的途径—— 1、回中国上学 2、殖民地教育(双语学校) 3、本土华校 华侨学校: 1、华侨在海外所办学校 中文母语、中式教学 2、华侨在国内捐资兴办的学校 华文教育 1、学汉语 2、学中国历史文化 1.海外华文学校的产生 17世纪末——18世纪初 巴达维亚 明诚书院——东南亚侨办第一所学校 19世纪 东南亚各国 华侨聚居大城市,几乎已设华文学校。 20世纪初兴起 东南亚 现代华文学校 第一所正规华文学校——巴达维亚中华会馆1901年3月17日 原因———— 首先,是与当地华侨社会民族主义精神的高涨分不开的。 其次,从清朝末年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府对东南亚各国的华侨教育给予鼓励与赞助,力图通过华文教育的作用,保持与东南亚华侨社会的密切联系,争取广大华侨对中国政府的支持,促使华文教育有一定的发展。 20世纪20-30年代,东南亚地区的华文学校进入鼎盛的时期。 从1942年初到1945年8月间,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南亚地区,华文学校遭到破坏。 由于日本侵略军占领东南亚的时间很短暂,因此,这时期华文学校受到的影响不大。 2.二战后海外华文教育的变化 战后初期华校有一定的发展,并呈现出短暂的兴盛时期。 在战后大约20年间,东南亚各国华文学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它表现为华文学校的大量增加、教学内容、图书设备和师资力量的明显加强。 1954年,海外华文学校总数为4376所。 从类别来看,专科以上学校8所、中学357所,师范学校7所,职业学校27所、小学3734所,民众及补习学校192所,其它学校51所。 从地区分布来看,亚州(含香港、澳门)4171所,美洲88所,大洋洲73所,欧洲3所,非洲4l所。 战后20年华校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也使东南亚华侨的民族自豪感大大增强。 第二,战后国民党政府继续奉行双重国籍政策,在海外大力争取华侨,提倡华文教育,目标是把华侨后代培养成为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热爱中华文化传统的中国公民。 第三,战后初期东南亚地区民族主义运动蓬勃兴起,无暇顾及华侨的问题。 二战后华侨学校的特点 第一,从总体上看,海外华文学校的办学水平不高。 第二,华校的布局与海外华人人口的分布相对应。 第三,华校的学生来源主要是华侨子女。 小学占85.3%,中学占8.15%,专科以上只占0.185,其它(师范学校、职业学校、民众补习学校等)占6.32%。 海外华人越集中的地方华校就越多,海外华人大多数分布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东南亚,所以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华校最多。 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华侨社团或华侨私人开办的,即主要是依靠华侨社团或华侨私人开办和维持的。 广府帮—— 以讲广东话的“五邑”(南海、新会、东莞、番禺和台山),加上四邑(台山、新会、恩平、开平)。 海南帮—— 海南人组成,讲海南话 三江帮—— 广义泛指除闽粤之外的各省帮,狭义指江苏、浙江、江西。 二战前后地缘性社团的变化 二战前,地缘与方言组织与同姓宗亲组织的功能类似。 二战后,地缘性社团的联合趋势进一步加强。如马来西亚潮洲分会联合会,海南会馆联合会等。 (3)业缘性社团(行业性专业团体) 业缘性社团是指华侨华人以业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组织,它一般以行业为划分。 业缘组织带有明显的方言、地域色彩。 如广府帮的北城行、鲁北行、姑苏堂、藤器商公会、潮州金果行公会、渔业公会、潮州旅业公会。海南帮的琼侨咖啡酒餐商公会,福建帮的商业公会,福州木帮公会,闽南汇总公会等等 (4)政治性社团(包括秘密会社) 早期为国内秘密会社的形式。如天地会、洪门会;清时期的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政治组织,如保皇党、同盟会。 二战后出现维权性、参政性组织。如马来西亚人民运动党、美国华人参政促进会。 早期的华侨华人政治组织是以中国为中心的政治组织,如早期的同盟会,以“驱除鞭虏、恢复中华,创业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还有抗日战争时期的各种抗日救国会、反帝救国会等。 二战后才渐渐转为以华人自身为中心的政治组织,如1968年成立的以争取当地华人合法权益与平等地位为宗旨的马来西亚人民运动党就是当地的华人政治组织,1983年成立美国华人参政促进会。 (5)文缘性社团 包括慈善、互动、福利、青年、妇女、宗教、体育、艺术、社交、联谊、教育等团体,。 (6)综合性社团 特点: 跨血缘、地缘和业缘的大联合。 全国范围的(居住国)。 华侨华人团体中最具影响力的组织。 2、华社的发展特点 (1)20世纪以前 第一,作为同宗、同乡或同行业的自卫互助团体而发挥作用。 第二,华侨的亲缘、地缘和业缘组织起了协调本组织成员间的利益,加强人员间的团结合作的作用。 第三,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