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佛法與家庭倫理 八月二十日 報告者: 李琳香 古代中國佛教倫理的重構 中國封建社會在經濟上是以分散的小農自然經濟為基本形態,在政治上是中央高度集權的專制主義國家,在人倫上盛行以血緣關係為紐帶。與這種封建社會相適應,儒家的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等綱常名教,忠孝節義等道德規範,就成為社會的倫理準則或倫理德目。 古代中國佛教倫理的重構 印度佛教倫理反映了印度社會的人際關係,又以超越現實社會、追求生死解脫為目的。這種思想傳入中國後,成為對儒家倫理觀念、民族心理和民風習俗的巨大挑戰,尤其是佛教的沙門不敬拜王者和不禮拜父母,與中國封建倫理的矛盾更為嚴峻。中國佛教究竟是怎樣與儒家倫理相協調,重構自身的倫理思想呢?中國佛教通過刪改、比附、衍生和補益的方式,創立了適應中國狀況、與儒家倫理相融通的獨具特色的倫理思想。 (一)刪改 印度佛經傳入中國後,需要譯成(漢)文,以廣為傳播。在早期的漢譯佛經中,人們就發現了儒家倫理的強烈影響。也就是在佛教傳入中國開始,在譯經中就通過刪改等方法來適應中國人的思考方式,以保持和儒家倫理的一致性。 在家庭倫理方面,首先是雙親和孩子的關係,印度佛典認為雙親與孩子的關係是雙向的、平等的。孩子應支持父母,父母應安慰孩子;雙親應養育、愛護孩子,然後孩子瞻養、尊敬雙親。佛教學者在翻譯時,不僅有些話刪而不譯,而且還增添了體現父母絕對權威的言詞,如《善生經》的教譯本就比原本增加「父母所為,恭順不逆」、「父母正令,不敢違背」等語。 關於夫妻關係,印度佛教主張丈夫支持妻子,妻子安慰丈夫,妻子地位,絕不低於丈夫,甚至還提倡「丈夫侍候妻子」,而漢譯本《六方禮經》則改為「夫視婦」,《善生經》改為丈夫「憐念妻子」,淡化了丈夫對妻子的義務,強化了妻子對丈夫的依附性。 在社會倫理方面,如男女兩性關係可以說是人類最基本的關係,印度人,包括印度佛教在內,常對兩性關係作客觀的細節的描寫,如《華嚴經.入法界品》講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的第二十六參,遇到舉世無雙的美人婆須蜜多,並以她為師,而他對善財說:有人只要擁抱我、親吻我,就能離欲,提高入定的境界。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敦煌寫本《諸經雜緣喻因由記》第一篇,敘述了蓮花色尼的出家因緣,但其中關鍵性的一節,即蓮花色尼一再改嫁,與所生孩子也不復相識,以致後來竟與自己生的女兒共嫁給自己的兒子,蓮花色尼發覺後,羞愧難當而出家為尼。中國人認為這種亂倫情況不宜出現在神聖的佛典裏,也就以超然態度把它刪去了。 (二)比附 五 戒 五常 五行 五星 五方 五臟不殺生──仁──木──歲星(木星)──東方──肝不偷盜──智──水──辰星(水星)──北方──腎不邪淫──義──金──金星 ──西方──肺不妄語──信──土──鎮星(土星)──中央──脾不飲酒──禮──火──焚惑(火星)──南方──心 從以上佛教對「五戒」與「五常」的相配情況來看,基本上有兩種配法,其中以「不殺」配「仁」、「不妄語」配「信」是一致的,其他就不同了。看來以「不盜」配「義」、「不邪淫」配「禮」、「不飲酒」配「智」比較恰當。應為承認,「五戒」與「五常」確有相通之處,反映了古代中、印思想家對維護人際關係的某些共同看法。「五戒」與「五常」的具體內涵及目的是不相同的。一種外來思想,通過比附方法與本土思想求同,這不僅為兩種思想交流架起了橋樑,而且也為外來思想的流傳開闢了廣闊的道路。 (三)衍生 所謂衍生是指中國佛教根據中國社會及儒家特別重視的傳統思想並結合印度佛教的相關義理,加以引申,突出的闡揚了孝道思想,從而成為中國佛教倫理思想的一大特色。 印度佛教認為人是受因果報應規律支配的,認為人是後世持戒的結果,父母並非人受生之因,子女與生母只是短時的寄住關係。另外,在漫長的六道輪迴中,一切眾生互為子女父母,眾生與親生父母怨親難別。佛教主張世俗父母與子女要各盡義務,並不要求子女一味服從父輩,尊重長者。佛教也宣揚與孝道一致的美德,但只是美德之一,絕非首要的美德。 中國佛教學者也敏銳地認識到佛法的權威高於孝道,對戒律有深刻研究的唐代道宣律師就說:「父母七生,師僧累劫,義深恩重,愚者莫知。」意思說對父母應盡義務為七世,而對師僧所要盡的義務則要長達數劫,認為師僧教導解脫之道,更為義深恩重。中國情況不同,古代中國是以血緣關係為基礎,以家族為中心,以家庭為本位的宗法社會,特別強調養親、尊親、孝親,重視祖先崇拜,最高統治者也大力提倡孝道,如漢王朝就尊《孝經》為經典,宣揚以孝治國。 《佛說善生經》一作《善生子經》,是佛教集中論述家庭倫理關係的一部重要經典。佛教實行出家制度,但並不完全否定世俗的家庭和社會倫理關係。釋尊在各種場合曾多次論述過佛教的家庭和社會倫理觀。《佛說善生經》就是這樣的一部經典。 據經中所說,上下四維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