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TCD-10编码:G51.802)。 诊断依据 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疾病分期 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症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症候: 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 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袭络证; 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风痰阻络证: 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 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气虚血瘀证: 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 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1.体针 (1)急性期 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第一周:循经取穴,取四肢和头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等 穴位。针刺 0.8~1 寸,百会平补平泻,风府、风池、合谷泻法,太冲补法,留针 30 分钟。 第二周: 循经取穴, 取头部及面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健 侧或双侧)等,刺法同前。取神庭、太阳、下关、翳风、巨等,针刺 0.8~1 寸,平补平泻手法,留针 30 分钟。 随症配穴:舌前 2/3 味觉丧失加廉泉;听觉过敏加听宫。 亦可采用阳明经筋排刺,即按照阳明经筋循行路线,每隔 0.5 寸 1 针,排列 成两排(约针 8-10 针) ,留针 30 分钟。 (2)恢复期 治法:活血化瘀,培补脾胃、荣肌养筋。 循经取穴、头部穴位、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采用循经取穴配用局部面部外周穴位: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刺 法同前。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 0.8~1 寸。神庭、太 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留针 30 分钟。 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从神庭、印堂、水沟至承浆,这些穴位在人体面部正中线上称为中线;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地仓在面前旁正中一条线上, 称为旁线;太阳、下关、颊车在面部侧面的一条线上,称为侧线。始终以三条基 本线上的穴位为主穴。随症配穴:眼睑闭合不全取攒竹、鱼尾穴,鼻翼运动障碍 取迎香穴,颏肌运动障碍取夹承浆穴。针刺 0.5~1.5 寸,采用平补平泻、间断 快速小幅度捻转手法,200 转/分,捻针 2 分钟,间隔留针 8 分钟,重复 3 次, 留针 30 分钟。 亦可采用阳明经筋排刺,即按照阳明经筋循行路线,每隔 0.5 寸 1 针,排列 成两排(约针 8-10 针) ,留针 30 分钟。 (3)联动期和痉挛期 治法:培补肝肾、活血化瘀、舒筋养肌、息风止痉。 采用循经取穴配用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针灸治疗: 百会、 风府、 风池、 太冲、 合谷,刺法同前。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 0.8~1 寸。 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若面肌跳 动选行间、阳陵泉,采用泻法;若面肌萎缩则选用脾俞、三阴交穴针灸治疗,采 用补法,留针 30 分钟。若出现倒错或联动,可以采用缪刺法(即在针刺患侧的 同时配合刺健侧) ,根据倒错或联动部位选用太阳、下关、阳白、鱼腰、承泣、 四白、巨、地仓、颊车等穴,还可配合艾灸或温针灸或者热敏灸治疗。 随证配穴:风寒袭络证加风池、列缺;风热袭络证加大椎、曲池;风痰阻络 证加足三里、丰隆;气虚血瘀证足三里、膈俞。 2.电针 适应于面肌萎软瘫痪者。一般选取阳白太阳、下关巨、颊车地仓三 对穴位。阴极在外周,阳极在中心部。波形为连续波,频率 1-2Hz,输出强度以 面部肌肉轻微收缩为度。电针时间约 30 分钟。 3.灸法 适应于风寒袭络证者,选取太阳、下关、翳风、承浆、阳白、鱼腰、承泣、 四白、地仓、颊车、印堂、巨、夹承浆等面部穴位,采用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温针灸或者热敏灸等方法。每次施灸约 20 分钟。 4.拔罐 适应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