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疗法通览上认知疗法理论基石和代表人物.pptVIP

认知疗法通览上认知疗法理论基石和代表人物.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认知疗法通览 ——认知疗法的理论假设、代表人物和技术框架 李先锋 975148780 本次教学活动主题 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石 认知疗法的代表人物 认知疗法的技术框架 今日专题:人生目标 现象蕴含的真理 同样的话 有人听了笑,有人听了跳 (“你真讨厌”) 同样的人 有人非常喜欢,有人极其讨厌 (阳光四射 才华横溢) 同样的处境 有人视同绝境,有人处之泰然 (独身 无爱) 同样的结局 有人无法面对,有人欣然接纳 (失学 离婚 破产) 我们生活在自我认知构建的世界中 客观存在的世界 美好与丑恶 安全与危险 主观认知的我们 有限的信息 主观的加工 我们生活在自我认知构建的世界中 快乐 幸福 成功 悲观 痛苦 失败 认知疗法 (Cognitive therapy) 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产生,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认知疗法是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 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 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是:认知过程及其导致的观念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的情感和行为与适应不良认知有关。 认知疗法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 认知疗法的理论源流01 认知疗法这种改变人的认识观念的思想,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辩证法”——由你说出你自己的观点,并依照这种观点进行进一步的推理,最后引出矛盾和谬误,从而使你认识到先前思想不合理的地方,并由你自己加以改变。 “世界一片黑暗”解读——“正义与邪恶”、“公平与强权” 认知疗法的理论源流02   20世纪,另一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L﹒Wittgnehstein)提出了语言分析哲学,目的就是要改变当时哲学领域中语词不清,概念混乱的局面。实际上,这是一种更为严密的揭示并纠正错误思想的方法。 “人生没有意义”解读——“亲情”、“学业”、“爱情” 、“人际”、“职场” 认知疗法的理论源流03 自从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心理学的理论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而到了20世纪60-7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则是继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之后的第三股势力。   认知疗法,作为一种系统的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它和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理论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代表人物 认知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阿尔伯特﹒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阿伦.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以及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 阿尔伯特﹒艾利斯 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1913年9月27日 – 2007年7月24日)是一位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在1955年发展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也是1960年代美国性解放运动的先驱。许多人遵奉为他是认知-行为疗法的始祖。 阿尔伯特﹒艾利斯的思想技术的源头在哪里?让我们从他的人生轨迹中寻找答案。 1913年9月27日,阿尔伯特﹒艾利斯出生在美国匹兹堡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是3个孩子中的长子,4岁时全家移居纽约市。 艾利斯的父亲是一位商人,经常在外商务旅行,对孩子较少关爱。 他的母亲是一位热衷于自己想法、有两极倾向的妇女,“喋喋不休,但从不倾听”。对于大部分话题,她都要详细解释她的强烈的意见,但极少说明这些观点的事实依据。艾利斯的母亲和父亲一样,对孩子感情冷漠。艾利斯说到,在他上学时,他母亲经常还在睡觉,而他放学回家时,母亲又经常不在家。 独特的成长经历01 除了情感痛苦以外,艾利斯也要负起照顾弟妹的责任。他用自己的钱买了一个闹钟,叫醒他们,并为他们穿衣。当大萧条到来时,三个孩子都不得不找工作来帮助家庭。   艾利斯在童年时期体弱多病,青年时期也一直遭遇无数的健康问题。5岁时因肾炎住院,还因扁桃体炎住过院。   艾利斯在纽约市立大学商学院学习,获得文学士以后,才涉足临床心理学领域。   1942年,艾利斯开始攻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主要接受心理分析学派的训练。 独特的成长经历02 1943年6月,阿尔伯特﹒艾利斯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之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947年艾利斯获得博士学位,又进行了附加的心理分析训练。如同当

文档评论(0)

duoduoyu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