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爱玲的爱情观.郭玉玲 结业.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张爱玲的爱情观 专业: 09 中文 姓名: 王珊珊 学号: 2094051960 摘要: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张爱玲笔下的爱情却没有常人想象得那么美好。她所描写的爱情是那样可望而不可及。她在爱情观上持悲观的态度.不论小说中人物对命运是积极抗争还是消极无奈。他们都难有如意的未来,没有心想事成的美好结局。张爱玲的爱情观是悲观的,在她的爱情故事里,常常是用悲凉的语调,书写出情爱世界中情感的千疮百孔,隐喻着世事沧桑、爱情无望的答案。这种爱情观的形成,又源于她的生活经历,以及其对所处社会的经济、文化的理解。 关键词:张爱玲 爱情观 小说 张爱玲曾说过:“我甚至只是写些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时更朴素也更放恣的。”但是,张爱玲笔下的爱情却没有常人想象的那么美好。她不是单纯地局限于伦理道德层面去探讨爱情.她也很少演奏飘逸轻奇、灵思飞动的情感乐章。她笔下的爱情无论呈现为何种状态,往往都表现出一种虚无和消解的倾向。张爱玲的爱情观是悲观的.在她的爱情故事里.常常是用悲凉的语调,书写出情爱世界中情感的千疮百孔,隐喻着世事沧桑、爱情无望的答案。这种爱情观的形成。又源于她的生活经历,以及其对所处社会的经济、文化的理解。 一、张爱玲悲观的爱情观 虽然社会经历了几十年的风云变化,但翻开张爱玲的书,依旧让人怦然心动,就好像张爱玲说的:“三十年前的月亮已经落下去,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统观张爱玲的小说,我们认为她在爱情观上持悲观的态度。不论小说中人物对命运是抗争还是因无奈而消极面世.也不论这些人物的身份地位如何。他们都没有如意的未来。没有心想事成的美好结局。 1.无力自主 就《半生缘》这篇文章而言,整篇文章围绕一个“缘”字,缘起缘灭,缘来缘去。缘的本质是偶然,以及偶然带来的各种命运感。顾曼桢和沈世钧的爱情表现出人无力自主的命运。他们两个本来有机会可以走得很近。可是由于命运,却总是擦身而过。 顾曼桢是一个表面柔弱内心坚强的女子。清贫的环境造就了她那倔强、坚怨、执着的性格。在姐姐出嫁后的日子里,她担起了赡养家人的责任。却遭到了姐姐无情的出卖了。几年间沈世均和顾曼桢一次又一次的擦身而过。14年后,当顾曼桢再见沈世均时已物是人非,只有一句“回不去了”冷冷地收场。也许爱既不是热情,又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地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这沉默也就成为一种答复了,只要对方幸福,两人默然、深沉的爱在时间里慢慢沉淀,任由缘尽,留下的只有伤痛。 顾曼璐是个令人痛恨却又让人同情的人物。从一个单纯少女到妖媚舞女,最后沦落为无耻毒妇,悲剧的开始源于为了家庭的生计开始了舞女生涯。然而她最爱的还是那个与她从小结亲的张豫谨,最不能辜负的最后还是辜负了的张豫谨,她选择了离开,默默地离开,逃进了灯红酒绿。一个舞女被后辈抢饭碗的哀怨,一个韶华渐逝的女人拼命想抓住一点东西的急切,让她抓住了祝鸿才——这根救命稻草。原以为会就此平静可不曾想一段畸形的孽缘开始了。面对情变,她变得愈加泼辣。甚至残忍,因不能生育而失宠的她心生毒计,不惜将自己的亲生妹妹送给祝鸿才这头“禽兽”.而张豫谨在此时选择了死心.明智地找了另一个女人过平静的生活。顾曼璐走了,张豫谨的女人也在六安沦陷时丧生。当初的有情人,一个堕落、离世,一个选择离开故土……是解脱,是逃避? 在《半生缘》中,爱情显得那么的卑微,她终究逃不脱命运的捉弄。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悲剧是崇高的,是美的。也许正是凶为张爱玲讲述的是一个被毁灭的爱情悲剧,才能让人如此柔肠百转、唏嘘不已。出生豪门却身处乱世的张爱玲面埘满目疮痍的乱世曾说过,她想到许多人的命运。连她在内的,都有一种郁郁苍苍的身世之感。身世之感也许意味着自伤自怜的意思。 2.自足封闭 《倾城之恋》也是一部比较集中表现张爱玲爱情观的作品。书中对于纯粹的爱情和永恒的想象。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始终流露出张爱玲对于两情相悦、天长地久的渴望。就是所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等古典诗词中表述的爱情。但是这种爱情并无社会性,因为张爱玲并不认为爱情的实现需要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进步和女性的解放相联系。与之相反,张爱玲在为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实现时,恰恰是以香港的沦陷为前提的,用张爱玲的话来说就是香港的沦陷恰恰成全了白流苏和范柳原两人的爱情。也就是说爱情的实现是以国土的沦陷为前提的。这就是张爱玲的爱情观的自足封闭性。 “死生契阔。与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