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毛细管气相色谱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键合型开管柱 1976年,Madani等以DMCS碱性水解制备聚硅氧烷,然 后在碱性条件下键合到毛细管内壁上。 毛细管柱的评价 -试验混合物 1. 烃类化合物(C8~C12烷烃),主要适合于非极性柱子,如OV-101, SE-30, SE-54 2. 醇类化合物(C6~C10的醇类),适合于极性柱,如PEG-20M 3.Grob试验混合物:壬酮-5、辛醇-1、萘、2,6-二甲基苯胺(DMA)、 2,6-二甲基苯酚(DMP)和四种烷烃。对于非极性柱,烷烃为C9~C12 ,对于极性柱,选择C13~C16烷烃。 毛细管柱的评价 -测试条件的选择 1 载气及线速 2 分流比 3 进样量,尽量小,不可超载 4 仪器置于高灵敏度档 5 烃类峰应尖锐对称 毛细管柱的评价-性能测试 1 柱效测定 2 吸附性能测试 测定各峰拖尾因子,如醇峰拖尾,说明存在吸附活性中心;酮峰拖尾,说明活性太强;萘峰拖尾,表明气路中可能有异物。 3 酸碱性测定 DMA拖尾,柱子显酸性;DMP拖尾,柱子显碱性。 毛细管柱的评价-性能测试 4 热稳定性 由程序升温的基线漂移表示。 5 抗溶剂抽提性 在注入溶剂和水前后,测定标准样品的容量因子。 填充毛细管柱 将载体、吸附剂(Al2O3等)装入玻璃管,拉制成毛细管。 这种柱子既可作吸附柱,也可涂上固定液使用。 毛细管色谱系统 进样系统 -分流进样 分流进样的优点 1. 适用于各类样品,浓度范围宽 2. 定量分析时RSD小 3. 样品中的不挥发成分沉积在玻璃衬管 中,不污染毛细管柱 4. 由于瞬时进样,故柱效高 5. 操作简单 分流进样的缺点 1. 对宽沸程样品易产生非线性分流,使样品失真 2. 注射胶垫在高温下易产生流失或吸附、脱附现象,造成鬼峰 3. 样品、载气大量浪费 4. 不适于高纯物质、稀溶液中痕量(50 ppm)组分的分析 进样系统-不分流进样 指样品进入进样器后全部迁移进入毛细管柱。可在分流进样装置上完成不分流进样。 不分流进样多用于稀样品。柱温起始温度一般应低于溶剂沸点,让样品在柱头实现冷聚焦,使进样峰变窄。当分析高沸点样品时,起始温度可以比溶剂沸点高。 柱上进样 检测器 热导检测器(TCD)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氮-磷检测器(NPD) 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的起源 1956年,Martin提出使用0.2mm内径色谱柱的建议。 1957年,Golay提出理论推断:毛细管内径不仅决定对气流的阻力,而且决定板高。并用长1m内径0.8mm、内涂固定液的柱子进行实验,获得效能极高的色谱柱。 毛细管色谱法的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57~60年代末) 1958年Golay提出壁涂毛细管色谱速率理论(阿姆斯特丹色谱会议); Dijkstra提出动态涂柱法; William报道与毛细管匹配的FID,使灵敏度提高; Desty发明毛细管拉制机; 提出分流法,解决了毛细管色谱的进样问题; 存在的问题:毛细管内壁光滑,不易涂渍;玻璃柱表面羟基的吸附;玻璃柱易断。 45m×0.25mm不锈钢柱,邻苯二甲酸二(十八酯) (1958年阿姆斯特丹气相色谱会议) 第二阶段 (20世纪70年代) 该阶段主要是玻璃内壁处理技术的发展:Novotny采用气态HCl腐蚀玻璃内壁;Schieke用氟醚处理,使生成氧化硅须状层;Halasz发明载体涂层开管柱(SCOT) 第三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 1979年,借用拉制光导纤维的技术,Dandeneau拉制出石英弹性毛细管柱。 大孔径(内径大于0.53mm)的应用。 毛细管色谱柱 内径0.1~1mm,长度10~300m 理论板数:2000~5000/m,总柱效最高可达106。 材质:金属(铜,镍,不锈钢) 玻璃 石英 毛细管柱分类 开管型 填充型 涂壁开管型(WCOT) 壁处理柱(WTOT) 填充毛细管柱 微型填充柱 毛细管拉制 1.电炉(2000℃) 2.聚酰亚胺槽 3.管式电炉 4.毛细管 5.转鼓 毛细管柱表面处理 化学腐蚀法 内壁涂载体多孔层法 化学腐蚀法 Alexander用HCl气腐蚀软质玻璃毛细管,使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NaCl微晶体,增大表面积,改善固定液的铺展性即玻璃表面的润湿性。 生成的硅羟基具有活性,需进一步钝化。 Si-ONa + HCl Si-OH + NaCl 化学腐蚀法 Onuska用HF气体腐蚀玻璃毛细管,生成须状SiO2表面 载体涂

文档评论(0)

linyin19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