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5 耐火材料 1.2.6 高炉产品 生 铁 生铁是Fe与C及其他少量元素(Si、Mn、P及S等组成的合金)。 生铁质硬而脆,有较高的耐压强度,但抗张强度低。生铁无延展性,无可焊性,当碳含量降到2.0%以下时,上述性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生 铁 分为炼钢生铁和铸造生铁两大类。 炼钢生铁供转炉、电炉使用。 铸造生铁供机械行业等生产耐压的机械部件或民用产品。 铁合金 多用电炉生产,主要供炼钢脱氧或作为合金添加剂,少量高碳品种铁合金可用高炉冶炼。 A锰铁 B硅铁:除可作为炼钢用脱氧剂和合金添加剂外,还可作为用C元素难以还原的金属元素的还原剂。 C稀土硅铁 1.2.7 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 有效容积利用系数:每立方米高炉有效容积每昼夜生产的合格产量(t/m3·d)。 2. 焦比:冶炼每吨生铁所消耗的焦炭的千克数(kg/t)。 我国焦比为250~650 kg/t。 3. 煤比:冶炼每吨生铁所消耗的煤粉的千克数(kg/t)。 我国煤比为50~220 kg/t。 4. 燃料比(焦比+煤比):冶炼每吨生铁所消耗的固体燃料的总和(kg/t)。 5. 综合焦比(焦比+煤比×煤焦置换比) 6. 煤焦置换比:喷吹1kg煤粉所能替代的焦炭的千克数。 一般为0.8左右。 1.2.7 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 焦炭冶炼强度:每立方米高炉有效容积每昼夜燃烧的焦炭吨数(t/m3·d) 一般为0.8~1.0 t/m3·d。 8. 综合冶炼强度:每立方米高炉有效容积每昼夜燃烧的综合焦炭的吨数(t/m3·d)。 一般为0.9~1.15 t/m3·d 利用系数、焦比及冶炼强度三者关系 纯焦冶炼时:利用系数=焦炭冶炼强度/焦比 喷吹燃料时:利用系数=综合冶炼强度/综合焦比 1.2.7 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 燃烧强度:每平方米炉缸截面积每昼夜燃烧的焦炭的吨数(t/m2·d) 10.工序能耗:Ci=(燃料消耗+动力消耗-回收二次能源)/产品产量(吨标准煤/t) 1kg标准煤的发热量为7000千卡(29310Kj) 炼铁工序能耗在510kg标准煤/吨铁,占吨钢总能耗的50%。 第一章 思考题 1、试述3种钢铁生产工艺的特点。 2、简述高炉冶炼过程的特点及三大主要过程。 3、画出高炉本体图,并在其图上标明四大系统。 4、归纳高炉炼铁对铁矿石的质量要求。 5、试述焦炭在高炉炼铁中的三大作用及其质量要求。 6、试述高炉喷吹煤粉的质量要求。 7、熟练掌握高炉冶炼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表达方式。 教材:钢铁冶金学(炼铁部分),王筱留 冶金工业出版社 主讲教师: 陈艳芳 第一章 概 论 内容提要 1.1钢铁工业概况 1.1.1国民经济中钢铁工业的地位 1.1.2 钢铁工业的发展概况 1.1.3钢铁生产工艺流程 1.2高炉炼铁过程概述 1.2.1工艺流程及高炉炉型 1.2.2高炉冶炼的特点及主要过程 1.2.3高炉原料 1.2.4高炉燃料 1.2.5耐火材料 1.2.6高炉产品 1.2.7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1 钢铁工业概况 1.1.1 国民经济中钢铁工业的地位 1.1.2 钢铁工业的发展概况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十多年中,钢铁工业获得重大发展 钢产量:50年代的2亿吨→90年代的7.4亿吨→2010年14.14亿吨→2011年15.27亿吨 我国:古代占领先地位(公元前六世纪已广泛使用铁器); 近代落后于欧洲国家; 从1890年(汉阳铁厂投产)→1949年约半个世纪内累计的钢产量不到200万吨;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钢铁生产有了重大发展。 我国2010年粗钢产量达到6.37亿吨 我国2011年粗钢产量达到6.955亿吨 2011年世界钢铁企业前10强 (单位:百万吨) 所在国 钢铁企业 2011年 2010年 变化率 名次 产量 名次 产量 卢森堡 安赛乐米塔尔 1 91.9 1 90.6 1.4 中国 河北钢铁集团 2 71.1 2 52.9 34 中国 鞍钢集团 3 46.2 4 40.3 14.6 中国 宝钢集团 4 43.3 3 44.5 -2.7 中国 武钢集团 5 37.7 5 36.5 3.29 韩国 浦项 6 37.3 6 35.4 5.4 日本 新日铁 7 33.3 7 34.5 -3.5 中国 江苏沙钢 8 31.9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