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漫谈北京过节习俗
又到了年终岁末,寒冷的北京地方,人们的心已经开始回暖了。有句北京早年的歌谣就是这样说的:“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儿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实际上,北京人心中的一年就是从腊月开始的。
《礼记》中有记载:“天子大腊八。伊耆氏始为腊。腊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食飨也。腊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意思是说,天子的大腊有八位神,伊耆氏时开始有了腊祭。腊就是寻求,探寻。阴历每年十二月,合聚万物神灵,求其神而祭祀它。腊祭的祭祀对象,从最先种植谷物的先啬为主,并祭主管谷物的司啬,用祭祀谷神来报答先啬司啬。汉代时以冬至后的第三个戊日为腊日,南北朝时改为十二月初八日,谓之“腊八节”,一直沿用至今。这是儒教的称法。而现如今北京对腊八的认识却多源于佛教,所谓过“腊八”喝“腊八粥”腌“腊八蒜”,正是古代佛门弟子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腊月初八在菩提树下喝了牧女茜迦罗越用八头牛的奶和米熬成的粥,后来得道成佛的故事,每年腊月初八诵经,并用干果杂粮煮成佛粥(腊八粥)敬佛,后传至民间,又称“八宝粥”,记得雍和宫有一口大锅,就是给宫中信佛之人和佛教有权势之人熬腊八粥用的。实际上现在的腊八节已经成为了过年前夕的一个程序,人们倒也不太重视它与佛教儒教的关系了。
腊月里,置办年货,人们都要赶庙会。庙会本是佛教祭祀神佛,香客烧香逛庙,而商人就趁着这个时机做买卖。后来有的庙宇年久坍塌,佛事香火早绝,而商贾摊贩沿袭旧例,届期前往,成为了无庙的庙会。北京历史最久,最著名的的庙会,有槐树下斜街土地庙、闹市口城隍庙、花市火神庙、白塔寺、护国寺、隆福寺、东岳庙、厂甸、白云观、雍和宫等等。百姓一般买的包括年画、鲜花、干鲜果品、花炮、鱼肉等等。
腊月二十三称“小年儿”,祭灶日。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王爷上天”。这里有个有趣的掌故,用糖瓜、南糖、关东糖祭灶,用糖“粘粘灶王爷嘴”,是为了让灶王爷上天与玉帝多说好话
扫房又叫“扫年”,源于古代驱除病疫的宗教仪式,后来演变为年终扫除,不仅是迎接诸神下界的准备,也是扫除一年晦气、秽气、穷气的举动。
二十五是稽善恶,天帝下界视察民情,二十五以后称乱岁日,安排婚嫁之事。
年根底下,人们开始忙着准备过年。家中贴年画,请门神,挂挂钱儿,设供桌,放鞭炮
守岁。正月初一开始要拜年。大臣给皇帝拜年,晚辈给长辈拜年。晚辈给长辈拜年。晚辈到长辈家中磕头,长辈应当还礼,并给予“压岁钱”。
除夕吃饺子,有“亥时交子”之称。饺子内放一枚小钱,吃到者一年顺利。
初二接财神。破五晚上吃饺子,是破除了初一到初五五天的诸多禁忌。
初八顺星,燃灯烧香。初九天诞,禁屠宰,道观设蘸。十三散花灯。
十四到十六上元节,放烟火,挂灯三日,人们吃元宵。上元节是民间乃至宫中的大节,相传汉文帝时大臣周勃勘平“诸吕之乱”,正是正月十五,因此这天皇帝要出玩。这天百姓的宵禁也因此被取消。汉文帝曾经敕令正月十五祭北极神。唐朝时正月十五又纪念皇家李姓先祖老子李耳“上元赐福天宫紫薇大帝”。
十九“筵九”,西海子皇上设筵,民间有白云观“会神仙”,纪念长春子丘处机生日。
正月末有打鬼,民间和佛教均有。
立春之日称之“打春”。民间吃炸春卷,称“咬春”。宫中官员到春场,制作春牛芒种、柳鞭迎春进宫。立春食萝卜可以提神,解乏用,精神饱满迎接新一年。
二月初一为中和节,日出时家家院内设香案,供太阳糕,又称“太阳鸡糕”,源于古代神话,太阳上有三足鸟,名玄鸟,又叫金鸡,“金鸡鸣,太阳升”。《礼记·月令》中记载“是月也,玄与至,至之日,以太牢祠于高祺”。
二月初二为龙抬头,理发沐浴。私塾趁“众鳌头”开学。家中吃面叫“龙须面”,吃饼叫“龙鳞饼”,吃米饭叫“龙眼”,吃饺子叫“龙耳”。拜年的活动也正是到这两天为止,所谓“二月二,青草没驴蹄,再拜新年也不迟。”农家这天把灶灰从门外洒进厨,绕缸一周,叫“引龙回”。民间还有在这一天接出嫁女回娘家的习俗,所谓“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娘掉泪儿。”
清明北京人多扫墓,有办烧包袱的,也有祭祀的。清明天气润朗,正是郊游之机,又有清风和煦,适合放飞“纸鸢”。
二月十二为花王辰日,文人赏花。二月十五为太上玄皇帝诞辰,道院设蘸。二月十九观音大士生日,庙宇诵经。
四月初八是佛生日,浴佛日,普结良缘。四月廿八为药王生日,药王庙设庙会。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等,名称很多。与端午节有关的人物有介子推、伍子胥等,但现在的故事一般与屈原有关。其实,早在屈原以前,华夏就有划龙船、吃粽子、庆端午的习惯,而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楚人哀之,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以粽叶塞其上,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