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补服图案漫谈
邸永君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日期 2004/02/26期号 14第4版
稍加留意不难发现,在当今荧屏影坛,明清题材尤其是清代题材的影视作品大行其道。只见众文武官员身着官服,头戴官帽,或志酬意满,气宇轩昂;或獐头鼠目,丑陋猥琐。然共同之处为胸前、背后皆配有动物图案。仔细观察,其图案又有所不同,因官职大小不一之故也。此官服之图案部分乃制衣后补缀而成,因而被称为“补服”,亦作“补袍”或“补子”,乃作为表官阶、明身份、别贵贱之标志。只要一望补服上的图案式样,便可知其人之品位官阶,与当今军人着装之军衔标志有异曲同工之妙。
考补服之源头,可上溯至元代。在内蒙古正蓝旗羊群庙出土的元代石雕上,所画人像即有着花卉图案者。同时,在一些元代墓葬中也曾发现不少具有方补形式之元代织物,似可视为补服之滥觞。但至今尚未发现此类图案作为补服而用于官员服饰的实物证据,且此类方补多以花卉为图案,与后来作为官阶标志的动物图案大不相同。
作为真正可表官位、明身份之补服,乃定型于明代。据《明史·舆服志》,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定,官吏所着常服为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方形补子。文官绣禽,以示文明;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一至九品所用禽兽尊卑不一,藉以明贵贱、别官品也。文官者: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鵣,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不入流者为练雀;武官者: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都御史、副都御史、各道监察御史、给事中等风宪官为獬豸(神羊)。除此之外,尚有皇帝作为赐服,特恩授予特定人物之赐补,为斗牛和飞鱼两种。自此,文武百官升堂办案,上殿面君,皆伴飞禽走兽于胸前身后,或可视为乃应验“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之谶语乎?而当时却绝无“人面兽心”之讥。似可表明中国古代“众生平等”、“六世轮回”等佛学理念之深入人心。
就明清两代出土及传世的各式官补而言,其制作面料及方法大抵有织锦、刺绣和缂丝三种。明代早期之官补尺寸较大,制作精良;而后期因财政见绌,则工艺粗糙,质地拙劣。明代文官补服图案皆用双禽,比翼而飞,相应成趣;而武官则用单兽,或蹲或立,威风凛凛。时至清代,虽有“清承明制”之目,但又“参汉酌金”,对成制多有损益。就补服而论,区别亦十分明显。清代文武官员服制除将乌纱官帽换成顶戴花翎、官服大襟换成对襟之外,其补子图案亦有所更张。如文官图案只用单只立禽,形影相吊;而各品级所用动物亦略有区别。据《清会典事例·冠服通例》,满汉官员着补服始于后金天命六年(公元1621年),当时诸制草创,官员皆授武职。都堂、总兵官补服为麒麟,参将、游击为狮,千总为彪。入关后,逐渐与明制接轨,但亦小有调整。其定制为: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文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鵣,八品鹌鹑,九品练雀;而武官仍用单兽,茕茕孑立。其规定为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未入流制视同九品。可视其为不同民族文化体系间交流、碰撞,最终合二为一的典型过程。
明清官员所用补服形状皆为方补。明代官服前片为大襟,故补服图案前后皆为整片。而与明代相较,清补图案尺寸小而简拙,虽亦前后成对,但前片乃对开,后片则仍为整片,略与明同。考其原因,乃满族先世乃倚渔猎为生,服装源于关外“胡服”,易于穿脱,便于行动也。而前片官补恰好位于清代官服之胸前,为解决纽扣解、系之劳,只能将前片一分为二。
明清两代,受诰封之命妇(一般为官吏之母、妻)亦备有补服,主要穿着于庆典朝会或吉庆场合。其所用补服纹样与其子或夫之官品图案相同。而女补之尺寸却比男补略小,以示男尊女卑。另,凡武职官员之母、妻,其补服图案例不用兽而用禽,与同品文官补服图案同。乃象征女子以娴静为美,优雅为上,不需尚武而舞爪张牙也。
中国传统社会素以等级森严为主要特点,但历朝历代总不乏试图逾越等级之辈。在明清时期,官补制度虽规定甚详,但以下僭上、以贱充贵之事屡见不鲜。尤其是明代,创制伊始,补服图案曾多次更定,特别是中后期,违制现象屡有发生,冒滥之事在所难免。逾制者多为武官,拥兵自重,朝廷往往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因此,明代墓葬出土之官补与墓主身份多不一致,但皆低品就高品,而绝无高品而着低品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类补服而今多已成为收藏精品,在文物拍卖会上大受欢迎。业内市场上,补服分类十分精密、齐全,有男补女补、文补武补等名目。其中男补贵于女补,武补贵于文补。物以稀为贵,因当时武官着装多僭越品级,故而武补之中,官位较低者之补服如八品犀牛及九品海马几乎难以寻觅,反而成为价格昂贵之上品。本末倒置,颇为滑稽,实当时着装之诸位老前辈始料未及之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