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德国职业教育.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际岗位 教学大纲 职业学校教师实施 工作任务 教学模块 教学情境 目标 任务 时间 对比 注意: 从工作任务到教学模块再到教学情景的过程难免出现信息失真,所以要将后者与前者对比,看是否充分反映教学模块与工作任务。 这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所以专业教师要具备学科知识以及实践能力,须深入企业(提出进修要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主持人、导演,学生是主体,自主、主动学习。 4 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对符合行动导向理念的教学方法的统称,行动导向是一个设计教学过程的理念或者说是一种教学方法原则,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教学方法。 获取信息 制定计划 做出决定 实施计划 检查控制 评价反馈 指导文件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它指导学生要做什么,到哪里收集信息,怎么收集。学生在指导文件的引导下完成各步操作。 学生为行动作出规划:各组明确任务,分工具体到人,并作书面计划。 学生就计划内容集体与老师作交流、讨论,教师对时间、分工等不妥之初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批准后,由学生执行,强调每位学生的参与,共同完成计划,并记录工作过程。 教师给出参考答案,学生展示工作成果,两者对照。但对学生而言,过程和结果最重要。 展示成果的过程也是老师和同学参与评价和获取信息的过程。 4.1 行动导向教学法方法 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方法 项目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引导文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 粘贴版教学法 实验法 4.2 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行动导向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教学 形式 以学生活动为主,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师传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 学习 内容 以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并举,在验证间接经验的同时,某种程度上能更多的获得直接经验。 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学生也通过某类活动获取直接经验,但其目的是为了验证或加深对间接经验的理解。 教学 目标 兼顾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的共同实现。 注重认知目标的实现。 教师 作用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和咨询者。 知识的传授者。 传递 方式 双向的,教师可直接根据学生活动的成功与否获悉其接受教师信息的多少和深浅,便于指导和交流。 单向的,教师演示,学生模仿。 参与 程度 学生参与程度很强,其结果往往表现为学生要学。 学生参与程度较弱,其结果往往表现为要学生学。 激励 手段 激励是内在的,是从不会到会,在完成一项任务后通过获得喜悦满意的心理感受来实现的。 以分数为主要激励手段,是外在的激励。 质量 控制 质量控制是综合的。 质量控制是单一的。 4.3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优点 1 2 3 4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 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调节、控制,在分工中发挥个人优势,在协作中加强沟通与配合。 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相处、学会融入集体。 4.4 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与学的角色变化。 学生: ①重点是培养行动能力; ②强调独立自主、主动学习; ③以行动为导向,独立承担责任; ④自我调节、掌握进度; ⑤较高的主动性、积极性; ⑥团队合作精神; ⑦以目标为导向。 教师: ①扮演咨询者角色; ②给学生以指导、建议; ③给学生创造相应的框架; ④给出一定范围; ⑤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⑥调节可能的分歧和纠纷等; ⑦给出反馈意见。 改变? 4.5 职业教育的转变 学科系统化的能力 综合职业(行动)能力导向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师为中心的(教的)教学方法 学生为中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法 教学方法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工学结合) 学科系统化课程 三、行动之鉴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校发展的启示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设 计的改革 (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三)探索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四)大力培养 “双师型”教师和引进行业优秀人士来参与职业课程教学 启示 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与企业广泛开展真正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道路任重道远,尤其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老师来说身负重任。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的成功,是有其历史传统、社会观念、国家体制、经济结构等多方面原因,而且这种体制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我们既不能“全盘照搬”,也不能“操之过急”,只有有效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先机理念和培养、教学模式,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本专业的教学建设中,不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避免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目 录 2、理性之思 “双元制”、行动能力和行

文档评论(0)

benzei244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