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器乐丛中的绚丽之花——扬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族器乐丛中的绚丽之花——扬琴 譬懑◇_.00;≯≯0嘉j……一…oo~9,曼黧!一宴苎 doi:10.3969/j.issn.1002—2236.2009.04.O19 民族器乐丛中的绚丽之花——扬琴 卜颖颖 (山东艺术学院职业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从扬琴的起源,中国扬琴的分类,建国后扬琴艺术的发展(乐器改革,作品特点,教材建设)等多方面介 绍扬琴从传入我国到目前的境况,解析不同流派的现状,为今后扬琴艺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扬琴;分类;发展;流派 中图分类号:J63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236(2009)04—0082—03 概述 扬琴是唯一兼有广泛的世界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的乐器.它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分布广泛,品种 繁多,遍及欧,亚,美,非与大洋洲数十个国家和地 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扬琴艺术,它既是各国传 统文化的历史”积淀”,也是深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 发展起来的活的”机体”.就世界扬琴的分布情况, 可分为三大体系,即欧洲扬琴体系,西亚一南亚扬琴 体系和中国扬琴体系.中国扬琴体系包括中国,朝 鲜,日本,蒙古,泰国,新加坡,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 的国家,扬琴的名称都来自汉语”扬琴”的音译,中 国扬琴的名称还有洋琴,敲琴,瑶琴,蝴蝶琴,铜丝琴 等.至今所见中国扬琴最早的史籍记载,是喜名盛 昭所着《冲绳与中国艺能》一书.1663年中国册封 使臣张学札至琉球,在唱曲表演中使用了扬琴(瑶 琴).随着地方戏曲和曲艺音乐的发展,扬琴也被 用作伴奏乐器,如四川琴书,山东琴书,徐州琴书,贵 州文琴,云南扬琴,北京琴书,粤剧,潮剧,闽剧,吕 剧,沪剧,越剧,扬剧,汉剧等.清末民初,随着民间 传统器乐的发展,扬琴也被吸收到不同的器乐乐种 的演奏形式中.经过前辈乐师的不断实践与积累, 扬琴艺术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传统流派与地方风 格,拥有各自优秀的传统曲目,代表人物,传承关系 与演奏特色,并被我国人民群众所喜爱.扬琴的地 方风格是由各种地方民族音乐,戏曲,地方曲艺等形 82 式发展而来,逐渐形成各自不同的地方风格特色与 流派,比如广东音乐,四川琴书,北京琴书,江南丝 竹,东北皮影调,云南扬琴,l东琴书,安徽扬琴,新 疆十二木卡姆扬琴等等,有几十种之多. 中国扬琴的主要流派 现在全国专业院校学科中较为熟知的扬琴有以 下几种,广东扬琴,江南丝竹,四川扬琴,东北扬 琴,山东琴书,新疆十二木卡姆扬琴等.它们的共 通点是地方性(以其不同的发源地而冠称并区分其 地方风格),乐种性(根植于不同的民间乐种衍化而 成),民俗性(反映民间生活习俗,乡土风情,喜庆集 会,通俗自娱)和雅集性(业余或半职业性的社团, 乐会,群体,严谨的师承关系). 广东音乐扬琴.广东音乐扬琴始于清末民初, 它属于闽,粤,台(中国台湾地区),海南色彩区,后 来北传至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中国香港和东南 亚等地亦有此音乐,当地人称为”过场”“谱子”“小 曲”,多演奏过场音乐和民间器乐小曲.由于广东 扬琴音乐已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新乐种,在演奏风 格上也随之创新和发展,它在优美的渔歌,抒情的山 歌和独特的客家民歌等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的基 础上形成.作曲家严老烈是广东音乐最早的创始 人,他改编的《倒垂帘》,《旱天雷》,《连环扣》等乐 曲是广东音乐扬琴早期的优秀作品.在演奏上发挥 了华彩性的即兴加花,衬音,坐音,顿音,密打等技 巧,形成了明快,活泼,爽朗,清新的艺术风格. 江南丝竹是长期流传在江浙,上海地区的民间 器乐艺术,扬琴在合奏中有”一捧烟”的融合作用. 江南丝竹扬琴以细腻优雅,流畅悠远,韵味隽永而着 称.丝竹扬琴前辈任悔初(李鸿章之婿)首先将丝 竹乐曲《三六》,《中花六板》改编为扬琴独奏曲,于 20世纪30年代灌制了唱片,并最早致力于扬琴改 革,为江南丝竹扬琴的一代宗师,和他同时期的琴家 还有张志翔,俞樾亭等人. 四川扬琴是在四川琴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早在1803年的《锦城竹枝词》中就记载了演出的盛 况.扬琴是四川琴书的主奏乐器,被称作”骨架”. 四川琴书由唱腔和器乐曲牌两部分组成,器乐曲牌 是在特定情节中为表现内容,渲染气氛而用,其中 《将军令》,《闹台》等成为广泛流传的扬琴独奏曲, 具有刚劲浓烈,激昂粗犷的气质,擅长运用咕噜音, 浪竹,压竹等特有技巧.四川琴书拥有一批扬琴高 手,尤以李德才的演奏和唱腔的造诣最为高超,他 在20世纪30年代首先录制了《将军令》的独奏唱 片,在全国曲艺界享有盛誉.四川扬琴名手还有李 联升,易德全等. 东北扬琴是民间艺人在扬琴与东北民间音乐广 泛结合的艺术实践中创立的,赵殿学是这一流派的 开拓者,王沂甫则对东北扬琴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 贡献.它以吟揉滑颤的独行技巧而着称,代表作有 《苏武牧羊》,《泪罗江上》等.

文档评论(0)

guocuilv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