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讲 求索真理的历程 知识点一 实践 知识点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特别提示】 (1)认识的源泉≠认识的途径。(2)主观认识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 知识点三 真理 【特别提示】 “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它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知识点四 认识的过程 【特别提示】 认识运动的“循环论”和“直线论”都是错误的。 考点一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基础知识]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深化拓展] 1.正确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①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来回答。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就必须超出认识的范围,从认识之外寻找判断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标准。②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③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真理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易错警示: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不能等同。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自己参加实践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从书本和别人那里获得的知识。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推广引申: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同性质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指导作用是指积极的反作用),能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认识则把实践引向歧途。 请做考题1~3 考题1 (2010·浙江文综,31,4分)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 ) ①未来尽管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 ②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 ③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 ④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以历史学家可以预测未来作为切入点,考查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即客观原因。②表述错误,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应排除;④表述错误,不符合客观实际,亦应排除;①表述符合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哲学思想,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对规律的把握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故①可以入选;③表述符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哲学道理,而联系是客观的,故③可以入选。所以此题应选C项。 答案: C 考题2 (2010·课标全国,21,4分)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届高三地理名校试题汇编 第1期 专题8 农业(学生版).doc
- 2013届高三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3.3考点24农业低产区的治理课件(广西专版).ppt
- 2013届高三数学 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二)复习学案 文 苏教版.doc
- 2013届高三生物复习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件.ppt
-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攻略 第三编 考前给力 第2天课件 新人教版.ppt
- 2013届高考化学 第1章 第04课时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二)复习课件.ppt
- 2013届高考化学第一轮考向分析复习课件28 芳香烃和卤代烃.ppt
-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6.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件.ppt
-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第32讲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人民版.doc
-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7.1 地球和地图课件.ppt
最近下载
- 《GB50242-2016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条文说明)》.pdf
- 《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专题讲座.pptx VIP
- 最高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关于行政审判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会议纪要.pdf VIP
- 七年级的道德与法制下册知识点.doc VIP
-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卷版).pdf VIP
- 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单元检测试卷及参考答案.pdf VIP
- 厂区零星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VIP
- 应急管理部关于严格规范安全生产执法行为的通知专题宣贯学习.pptx VIP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知识点归纳.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