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导学】2012高中语文10.过秦论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同步导学】2012高中语文10.过秦论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1. 1、本文档共1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利用同义、近义的词语变换,一连说上几句,收到渲染强调的效果。如本文“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因为这些是从不同角度来说,所以不仅不觉重复,反而感到富于变化。 第三,几个密切关联的意思,用结构相同的句式来集中地写,收到从各个方面来说明某人某事的效果。如本文“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这是列举不同地域来写秦的壮大。 [学以致用] (2010·全国卷Ⅱ)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博大”为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所写的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成熟是一种临危不乱的从容;成熟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成熟是一种卓尔不群的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评始皇 □ 乔延锐 关于始皇,历代文人墨客有着各种各样的评述,从“关河深锁祖龙居”到“祖龙居何处,金棺葬寒灰”,从“坑灰未冷山东乱”到“世人惟拜汉之陵”……直到现代闻一多《长城下的哀歌》,无一不对他极尽挖苦和嘲讽。死者已已,那双挥斥时空的巨手,已不能再粉碎后世这些大胆的冒犯者。然而对于始皇,我却有着自己的评价。 秦始皇是一个成功的霸者,然而他也是一个不合格的王者。 灭六国,有人说这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当时的形势与罗马帝国解体时的欧洲何其相似,而欧洲为什么没有“顺应历史”统一呢?可见,一统天下,没有一种霸者的气概,是不可能实现的。想象一下分裂成数百个小国的中原会是怎样一种局面吧,恐怕,千年征战所流的血,得以太平洋来计算吧。 书同文,车同轨,没有一种霸者之气,不以一种雷霆般的力量,运用整个国家机器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只要看看当今世界多达千种的语言文字,看看山西省内的窄轨铁路,那些历史的必然论者就可以免开尊口了。后世骚客们写着由秦篆演化而来的文字,满中国蹓跶着咏怀古迹,嘲讽秦始皇时,大约没有想到这一点吧? 筑长城,“你何曾挡住了匈奴、吐蕃?”闻一多先生看到了长城的不足,但他难道没有想到过,若没有长城,北方民族侵略中原的次数会成倍增多?中原百姓会有多少人惨遭屠戮?这一事实在人们心中怎么总比不上孟姜女的几把辛酸泪?没有始皇的豪霸之气,长城有可能出现于世吗?这个总不是什么历史的必然吧? 总之,中国的历史绝对缺不了秦始皇这个隐透着青铜光辉的人物,他作为一个成功的霸者,以一种扭转乾坤的力量影响着整部中国史,在长长的历史画卷中涂抹了重重的一笔亮色。 这样的一个人物为什么不是一个合格的王者呢?不是因为焚书坑儒,不是因为劳民伤财,修筑阿房宫、骊山陵,而是因为他过于相信自己的力量,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全体人民的痛苦之上。 为了一句“嬴政死而地分”而用了二万五千俘虏的鲜血染红五十里黄河,为了陨星上的一句骂他的话,杀光了方圆十里之内的百姓,这些行为让“千古一帝”四个字染上了一片血腥;而蓬莱求仙,方士炼丹的行为,又为后人留下笑柄,就连上文说到的修长城,也因为大大超出饱受战乱之苦的中原百姓的承受力而令天下苍生怨声载道。 治国不能只靠力量,这是万古不灭的真理。 静静地躺在骊山千尺黄土之下的始皇帝,面对着无数后人对他的各种各样的评价,不知又有何感想。 [赏析] 这是一篇气势磅礴的小论文,文章开始一口气从“灭六国”“书同文”“筑长城”三个方面对始皇之功大加赞美,认为始皇是“一个成功的霸者”,“以一种扭转乾坤的力量影响着整部中国史”。但作者并没有忽略始皇速亡的原因,用高度精练的笔墨写了始皇的残暴,得出“治国不能只靠力量”的真理。从写法上看,本文借鉴了《过秦论》铺陈的手法,在结尾点明观点,深得赋体文之妙。 练规范、练技能、练速度 解析: C.厚:优厚、优待。 答案: C 解析: C项均为“的”。A项前为“凭借”,后为“来”;B项前为“却”,后为“而且”;D项前为“替”,后为“认为”。 答案: C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史论,本意不在悲叹六国的灭亡,而是借古讽今,讽谏当朝统治者要以六国为鉴。 B.对秦国来说,韩、魏之所以重要,在于这两个国家是秦国进攻山东各国的交通要道。 C.在作者看来,六国如能团结一致,共同抗秦,就能得以共存了。 D.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增强了文章论辩的力量。 解析: 对秦国来说,韩、魏之所以重要,不仅仅在于这两个国家是秦国进攻山东各国的交通要道,而且在于如果越过韩国、穿过魏国去进攻另一国的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