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加强党性修养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授 课 提 纲)
一、注重自身修养问题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
修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儒家提倡的修养是指通过内心反省,培养完善的人格。孔子认为,修身的第一要务是修德,修德重于修智。
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是党的先进性在自身思想道德方面的重要体现。
(一)儒家思想历来重视律己修身问题
儒家经典有两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修身”和“修省”, 均出自《易经》,其内涵同“修养”一样。
1.修身
《易·复》:“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意思是没走多远,就回头审视走过的路,能起到修道养身的作用。
孔子非常重视律己修身问题。《论语》498条孔子语录中,有240条直接论述律己修身问题,约占二分之一,难于归类的除外。
《礼记·大学》:“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2.修省
《易·震》:“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意思是君子修身,常存敬畏。古人修身方法主要是“内省”。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修养
“修养”一词最早使用的是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修养之所以引年…….皆工夫到这里,则有此应。”(见《二程遗书》卷十五《伊川先生语一》)
(二)儒家重视道德修养是从人性论引发出来的
孔子弟子世硕最早提出关于人性善恶的看法。
1.孟子“性善说”。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
2.荀子“性恶说” 其观点见于《性恶篇》
3.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4.告子“性无善恶说”
5.董仲舒“性三品”说
共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三)儒家修身的基本内容
1.对己:志于道;志于学;志于仁。
(1)志于道。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时说,他要“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他的“行大道”,就是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志于学。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孔子“学无常师”。但现在国人学习意识比较淡薄。2011年,人均阅读图书4.35本(电子书1.42本)。以色列人均阅读65本,俄罗斯55本,日本40本,美国25本。现代人重快餐式的数字化阅读(网络阅读被称为“浅”阅读)而轻视传统纸质书籍的阅读。究其原因,一是心态的功利化;二是文化的娱乐化。
(3)志于仁。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仁,亲也,从人从二”(《说文》);“仁”代表天、地、人“三才”。 ( 《三字经》: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仁”的精神是人性与人道的精神,也是“以人为本”的精神。近3万字的十八大报告,“人民”一词出现145次,成为关键词。首先,“仁”的思想体现在众生平等上。其次,儒家的仁爱精神还体现在对自然界一切生灵和万物的人性关怀。即孟子所说的“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2.对人:秉持“恕道”。
宽恕别人,尊重他人;即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3.对社会:一是“公”, 二是“任”。
即公共利益高于一切;以天下为己任。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初顾炎武语)
(四)党性修养应该是更高层次的修养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周恩来是共产党人的杰出楷模。
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必须加强党性修养(四个“需要”)
(一)加强党性修养,是坚持党员标准、注重党的思想建设的需要
建国60多年,党员超过8400万(增加16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最重要、最长久的战略性任务。
(二)加强党性修养,是坚持反腐倡廉、注重世界观改造的需要
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主要观点之一。
(三)加强党性修养,是明确历史使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忽略或放弃党性修养,就容易产生信仰危机和腐败现象。胡锦涛在任,抓出腐败分子63万人。
(四)加强党性修养,是提高执政能力,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的需要
历史教训:东欧剧变(波、匈、德、捷),苏联解体。
新时期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基本途径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