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六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长安晚秋讲义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ptVIP

高中语文专题六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长安晚秋讲义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六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长安晚秋 文题解读 文本赏读 内容索引 文本拓展 文题解读 一、诗人名片 赵嘏,生卒年不详,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市)人。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后回江东,安家于润州(今江苏镇江市)。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与杜牧友善,杜牧极为赞赏他的“长笛一声人倚楼”,因此人称“赵倚楼”。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他的作品有《渭南诗集》。 一生诗名连际遇 赵嘏在浙西时,喜欢上了一个歌伎。但歌伎的母亲见赵嘏无权无势,就坚决不同意。后来赵嘏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之际,歌伎被当地的一个将军看上了,无奈之下跟从了将军。赵嘏回来听说此事,心里很难受,于是写了一首诗送给将军: 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不去便作云。 当时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 二、诗词故事 赵嘏希望诗人韩翊妻子被沙吒利抢走后送还的故事重演。一日,赵嘏在路上行走时,忽见一行送亲的人马。一问,方知是将军将那个歌伎送还自己的。轿中新娘也认出了他。两人路边相见,抱头痛哭。谁知,那位歌伎承受不了这悲与喜的大起大落,竟然在痛哭中断了气。赵嘏不由得大哭起来。 这首诗写于诗人在长安生活期间,生活上的不得意,使得思家之情在遥望深秋的景色时显得格外强烈。题一名“长安秋望”、“长安秋夕”,重在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 三、文题背景 文本赏读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一、诵读,整体感知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 这首七律,通过诗人眼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凄凉的长安景色和羁旅孤寂怅惘的愁思,以及毅然归去的决心。 提示 深秋的拂晓,诗人登高远望,长安城迷蒙而壮阔。诗人凝望着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聆听着悠扬、哀怨的笛声,不禁慨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感怀归乡路之迢迢。夜色渐渐地褪尽,晨光大明,往昔红艳满塘的莲花如今已是憔悴含愁的苦荷,毕竟是红颜易老,好景不常。惟 二、悟读,诗情画境 有篱畔的紫菊静穆闲雅,还是一派君子之风。忽然忆起家乡风味正美的鲈鱼,诗人转念:不如归去! 1.本诗景物描写层次感强,情景结合,说说它是如何富有层次地写景,又是怎样以景传情的。 三、品读,鉴赏评析 答案 诗前三联写景,所写景物有广狭、远近、高低的区别,层次感强。首联总写长安的全景,这是广; 接下来写雁阵、长笛、楼、篱菊、渚莲,这是狭。残星几点,雁阵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这是远; 篱菊、渚莲,这是近。云物拂曙,宫阙高秋,残星雁阵,高楼长笛,这是高; 篱菊半开,红衣落尽的渚莲,这是低。作者这样写,也体现了随时间转移,天色由暗而明的变化。 答案 2.前人评说,首句“凄凉”二字极妙,请简析其妙处。 答案 答案 “凄凉”二字,写秋意的冷清,实衬心境的凄凉,并奠定了全诗凄清的感情基调。 答案 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 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 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的拟人手法,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不长的伤感; 面对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傲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三径的决心。进一步反映出诗人的宦游羁旅之苦和思归之情。 3.“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60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