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课程设置现状与思考.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础医学课程设置 现状及思考 以学科为中心,课程安排循序渐进 注重学科完整性,便于组织实施、教学管理 不足之处: 解决途径: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1952年由美国西余大学(C a s e W e s t e r n R e s e r v e U n i v e r s i t y )首次提出。 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实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按器官系统、形态与功能重新组合课程。 20世纪 60年代,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最早提出围绕临床问题组织相关医学学科内容。(PBL)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 将人文科学与基础医学各学科、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进行整合形成9个课程模块,取代原来的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的几十门课程 。 我国课程整合发展现状 始于20世纪中叶 2008年9月,教育部、卫生部发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 临床医学专业( 试行)》, 明确要求医学院校应积极开展纵向或(和) 横向综合的课程改革,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 2009 年 2 月,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 医学院校要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 2009 年 11 月, 医学发展高峰论坛以“医学整合”为主题, 发布《北京共识》, 指出医学整合是实现全民健康宏伟目标的重要方略。 2011 年,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 2015 年 10 月, 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主办的“中国医学整合课程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医学整合课程论坛”在西安举行, 国家卫计委首套“器官 -系统”整合规划教材正式发布。 国内院校做法: 安徽医科大学: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6门学科分别按器官系统进行整合,形成了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9门整合课程。 江汉大学医学院:开设整合课程10门,包括基础医学概论Ⅰ、基础医学概论Ⅱ、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系统基础、呼吸系统基础、心血管系统基础、消化系统基础、泌尿生殖系统基础、血液内分泌基础基础和感染病学基础。 沈阳医学院:医学基础课程整合,分为基础医学课程概论部分(各科总论的基础知识 100 学时)和基础医学课程各论部分(以系统为中心的各科知识 406 学时) 。 华中科技大学:设置了3个模块:导论模块、系统模块和贯通模块。导论模块是系统模块和贯通模块的基础;系统模块是核心;贯通模块是导论模块和系统模块的应用 。 绍兴文理学院:把基础医学 14 门课程进行分解,整合为生命基础模块、环境与健康模块、基础医学综合实验模块 。 浙江大学医学院:从2000年开始,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6门分别按器官系统进行教学的基础医学课程进行整合。 分为基础医学教程导论和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两个部分。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与专业课融合,以系统常见病的护理为核心,融合解剖、生理、病理、生化及药物应用等基础医学的相关内容。按系统正式出版教材:消化系统基础医学与护理、呼吸系统基础医学与护理、泌尿系统基础医学与护理、、、、、、 课程整合主要模式 水平综合,相互平行的学科打破学科界限,分别局限在基础医学课程内或专业课程内。 垂直综合,基础医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综合渗透。 局限性:试点(实验班)、临床专业

文档评论(0)

sw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