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生理讲义.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2 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与方式 (2)根据对氧需求进行细菌分类 2.细菌的分解和合成代谢 由细菌产生并与医学有关的主要合成及分解代谢产物 3 3.细菌的人工培养 (1)培养基的概念 (2)细菌在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3)细菌人工培养在医学中的应用 4 4.消毒与灭菌 (1)消毒、灭菌、无菌、抑菌和防腐的概念 (2)热力灭菌法的种类及其应用 (3)射线灭菌法的原理和应用 (4)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和应用 5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 占细胞总重量75%-90% 碳、氢、氮、氧、磷、硫等 钾、钠、铁、镁、钙、氯等 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等 水 有机物 无机离子 特有成分 第一节 细菌的理化性状 6 二、细菌的物理性状 光学性质 半透明 表面积 体积小、表面积大 带电现象 G+菌 pI 2~3 G-菌 pI 4~5 半透性 细胞壁、膜有半透性 渗透压 中性环境带负电荷 G+菌 20~25大气压 G-菌 5~6大气压 7 一、细菌的营养物质 水:营养的吸收与代谢均需水 碳源:合成菌体成分,提供能量 病原菌主要来源于糖类 氮源:合成菌体成分 病原菌主要来源于氨基酸、蛋白胨等 无机盐:常用元素(K\Na\Ca\Mg\P\S\Fe) 微量元素(Co\Mn|Mo\Zn) 生长因子:生长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的物质, 如维生素、氨基酸等。 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8 二、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 被动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ABC转运 离子偶联转运 基团转移 特异性转运 9 三、细菌营养类型 自养菌(Autotroph) 以无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分 按能量来源,分化能自养菌和光能自养菌 异养菌(Heterotroph) 以有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分 分腐生菌(Saprophyte)和寄生菌(Parasite) 所有病原菌都是异养菌,大部分为寄生菌 10 四、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 营养物质充足 氢离子浓度(pH) 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7.2~7.6 温度 多数病原菌最适37℃ 11 气体 专性需氧菌(Obligate aerobe) 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 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 微需氧菌(Microaerophilic bacterium) CO2对细菌的生长也很重要。大部分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可满足需要。 渗透压 一般培养基渗透压适于大多数细菌 少数细菌嗜盐,如副溶血性弧菌 12 五、细菌的生长繁殖 二分裂无性繁殖,代时 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 对数期 迟缓期 分为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细菌的生长曲线 0 5 15 20 25 30 10 6.0 8.5 8.0 7.5 7.0 6.5 9.0 衰亡期 总菌数 活菌数 细菌数的对数 小时 稳定期 菌体增大 代谢活跃 分裂迟缓 增殖最快 形态染色生理活性典型 活菌数恒定 芽胞代谢产物产生 死亡自溶 形态改变 14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 一、细菌的能量代谢——生物氧化 发酵:以有机物为受氢体 呼吸:以无机物为受氢体 需氧呼吸(受氢体:氧) 厌氧呼吸(受氢体:硝酸盐、硫酸盐等 其他无机物) 细菌的新陈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15 发酵 EMP途径(糖酵解) ——大多数细菌、专性厌氧菌 磷酸戊糖途径(HMP途经) 需氧呼吸(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厌氧呼吸(专性、兼性厌氧菌) 以葡萄糖为基质的细菌的能量代谢 16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 细菌具有不同的酶,对糖、蛋白质等的分解能力的不同,因而代谢产物各异,根据这一点,利用生物化学方法鉴别不同细菌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 分解代谢产物和细菌的生化反应 17 常见的细菌生化反应 对 糖 的 反应 对 蛋白质的反应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尿素酶试验 甲基红试验 吲哚试验 硫化氢试验 糖发酵试验 VP试验 其他试验 18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及其医学上意义 热原质(Pyrogen) 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内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大多数是G-菌的脂多糖。 热原质耐高温,高压蒸汽灭菌不能破坏(121℃,20min),250℃高温干烤才能破坏。 注射药品去热原 19 内毒素(Endotoxin) G-菌的脂多糖,菌体崩解后释放 外毒素(Exotoxin) 多数G+菌和少数G-菌释放的蛋白质 侵袭性酶 损伤机体组织,促进细菌侵袭和扩散,如卵磷脂酶(产气荚膜梭菌)、透明

文档评论(0)

benzei244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建筑工程师持证人

没啥好说的额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0月16日上传了建筑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