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言何益
[ 战国] 墨子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
听。今观晨鸡,以时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1.
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2.
子禽( qín):人名,墨子的学生。
3.
益:好处。
4.
蛙蝇:蛙。黾、蛙的一种。(可以理解为蛙和蝇)
5.
恒: 常常。
6.
观:看,看到。
7.
时夜而鸣:时,切合时机、按时。
恒,常常。 鸣,啼叫。 在黎明按时啼叫。
8.
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
9.
以时而鸣:按时鸣叫。
擗( bì):同“敝”,困、疲劳。
11. 时夜而鸣,天下振动:翻译天未亮时就引吭高歌而鸣 , 惊醒天下生灵 , 纷纷振作行动
起来。
12. 日夜:每日每夜 13. 然而:即使这样,但。
不:通否,没有
译文 : 禽滑厘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日日夜
夜不停地鸣叫, 嘴都干了, 舌头都疲劳了, 然而人们却不听。 再看那雄鸡, 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人都被叫醒了,按时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
用。”
道理: 唯其言之时也。
中心: 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一语道破。
启示 : 多说话不一定有好处,只有在适当的时候说话才是明智的。
墨子 : 名翟,战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
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人,生卒年不详,约为前 479 年—前 381 年以内。他提出了“兼爱”、 “非攻”、 “尚贤”、 “尚同”、 “天志”、 “明鬼”、 “非命”、 “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
犊②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③。
①操:琴曲。
②犊( dú):小牛。
③掉尾:牛因听到蚊、虻 ( 牛蝇 ) 的叫声,便摇尾驱赶。
④奋耳:竖起耳朵。牛因听到小牛的叫声,便竖耳细听。
⑤蹀躞( di éxi è):小步徘徊。
译文 : 有个弹琴能手叫公明仪,他对牛弹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牛低着头吃草,
就好像没听见任何声音一样。 不是牛没有听见, 是这美妙的曲子不适合牛的耳朵而已。 公明
仪于是变换曲调,弹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声, 还有一只孤独小牛的哞哞叫声。牛听了, 马上
摇动尾巴,竖起耳朵,因为不安而小步来回走动。
创作背景 : 牟融向儒生们宣传佛理时,往往引用《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就讲了这个故事。
思想内容 : 这个成语用以说明:办任何事情,都必须看对象.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后人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比喻向不懂道理的外行人讲高深道理是徒劳的。
1
艺术特色 :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因为带有讥讽对方的口气,所以引用时必须区别对象。对于某些顽固的人来说,同他们讲道理,有时确实是“对牛弹琴”,白费劲儿。但是对于各种不同水平的群众来说,这个成语却不宜乱用。
反裘而负刍
魏文侯出 游,道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文侯曰: “胡为反裘而负刍? ”对曰:“臣爱其毛。 ” 文侯曰: “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明年,东阳上计, 钱布十倍, 大夫毕贺。 文侯曰:“此非所以贺我也。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将爱其毛,不知其里尽,毛无所恃也。今
吾田地不加广,士民不加众,而钱十倍,必取之士夫也。吾闻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贺我也。”
(选自西汉 . 刘向《新序 . 杂事二》)
魏文侯外出游玩,看见路上有个人反穿着皮衣背柴草,魏文侯说: “(你)为什么反穿
着皮衣背柴草呢?”那人回答说: “我喜欢皮衣上的毛。”魏文侯说: “你不知道如果皮被
磨光毛也就没地方依附了吗?”第二年,东阳官府送来上贡的礼单,上交的钱增加了十倍。
大夫全来祝贺。 魏文侯说: “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 打个比方这同那个在路上反穿皮衣背柴禾的人没有什么不同, 既要爱惜皮衣上的毛, 而又不知道那个皮没有了, 毛就无处附着这个道理。 现在我的田地没有扩大, 官民没有增加,而钱增加了十倍, 这一定是从官员和百
姓那征收到的。 我听说过这样的话: 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乐了。 这不是你
们应该祝贺我的。”
魏文侯:战国时魏国的国君。 反裘:反穿皮衣。裘:皮袄。
道:路上。 负:背。
刍:喂牲口用的草。 胡为:为什么。胡,通“曷”
东阳:魏国邑名,在太行山以东,广平县以北。
上计:战国时,每年年终,地方官员将本地全年的赋税收入的帐薄呈交朝庭。
布:古代钱币。 譬:打比方。
夫:表示实指,这个或那个。 加:更
士:官员 若:你,你们。
耶: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 恃:依靠,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