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铭传与李鸿章的历史渊源
◆江淮文史
◆翁飞
随着《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在央视一套的热播,淮军名将
刘铭传与淮军统帅李鸿章之间的特殊亲密关系,再一次引起了人
们的关注.那么,他们两人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历史渊源
呢?
李鸿章出生于1823年2月15日(清道光三年正月初五日),是
合肥东乡磨店(今合肥市瑶海区磨店乡群治村)人,他在1847年
24岁时就考中进士,是当时安徽省最年轻的翰林公;而刘铭传则
出生于1836年9月7日(清道光十六年七月二十七日),是合肥西
乡(今合肥市肥西县南分路乡)人,务农出身.两人之间,按年
龄相差l3岁;按地域正如俗话所说从肥东到肥西,在当时是
相隔不近的;以出身经历而论,李鸿章是少年高中,意气勃发,
而刘铭传则出身寒微,不仅没有功名,还一度做过盐枭.即使是
1853年李鸿章奉旨随工部侍郎吕贤基回乡办团练时,他所统率的
团练也只是东乡一带的官团g而刘铭传率领的,则是他自己
杀土豪,拉杆子起来的民团.官团和民团之间,不
仅互不往来,还时常互相攻杀;刘李二人,也绝无交往.
首先和刘铭传,张树声,
周盛波等西乡团练建立联系
的,是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
他也是进士出身,官至刑部
郎中,在李鸿章回乡的次年
也奉旨回乡办团练.由于在
乡里声望很高,加上和张树
声的父亲张荫谷是老朋友,
于是就把这批团练招到麾下,
对抗太平军.但他很快就死
了,西乡团练虽然好勇斗狠,
但是树倒猢狲散,仍是各自
为政.李鸿章因为战事不利,
又受到安徽巡抚福济的排挤,
}
蠢
刘铭传
前往江西投靠恩师曾国藩,所以他和刘铭传乃至西乡团练之间,
仍然没有什么瓜葛.
1861年冬,曾国藩为了增援上海,委托李鸿章仿照湘军的
营制编练淮军.李鸿章首先想到的就是家乡的团练.不过,他
自己统率的合肥东乡旧部团练早已土崩瓦解,只好把眼光投向
合肥西乡的团练,其中以西乡三山——周公山,大潜山,紫蓬
山为代表的民团,特别凶悍好斗.当时,张树声,张树珊兄弟
筑堡于周公山下的殷家畈(也就是今天的张老圩),刘铭传在大
潜山北筑起了刘老圩,唐殿魁,唐定奎兄弟在大潜山西南筑起
了唐老圩,董凤高在大潜山南筑起了董老圩;紫蓬山北有周盛
华带领周盛波,周盛传兄弟筑的周老圩等,在合肥,庐江,舒
城,六安交界处方圆百里的地方互为犄角,寇来则相助,寇
去则互攻.其中最能打仗的就是张,周,刘三大支.由于张家
财大气粗,张树声本人年龄最大,又有一个廪生的功名,所以
8l
◆江淮文史
俨然成为三山的首领.
当年李文安回乡办团练时,曾一度把张树声召襄戎幕.
听到淮军招募的消息,张树声便把周氏兄弟和刘铭传请到圩子
里,仿照桃园三结义的办法歃血为盟.盟誓后他对众人说:我
们皖中群豪,振臂一呼,举足轻重.但我们长期在这里当山大王
也不是事,男子汉大丈夫总要找一条功名出路.听说李家的少荃
公子正在湘军辅佐曾国藩大人,我们不如去投奔他.大家一致
同意.于是由张树声起草了一封信,派人送到湘军大营.据说曾
国藩读到这封信以后,对李鸿章称赞说:独立江北,今祖生
也.把他比喻为东晋的名将祖逖.所以李鸿章在安庆开始建立
淮军,首先招募的就是西乡三山和庐江举人,门生潘鼎新所部团
练.
这批新招募的树,铭,鼎,庆四营淮勇到安庆集中后,据说
第二天曾国藩就亲自接见,以表示重视.但他玩了一个小花招,
当时大概共有10余名淮军头目,张树声个子最高领头,刘铭传身
材短小殿后,鱼贯而入进了曾国藩的议事厅.足足等了两个多小
时,曾国藩在屏风后面来回踱步,就是不出来.结果张树声最有
耐心,而刘铭传则暴跳如雷,口中骂声不绝.曾国藩在幕后观察
的结果,对这两个人尤为满意,认为是不可多得的将才.这是张
树声曾孙张济洪的说法.还有一种说法出自刘成禺《世载堂杂
忆》,说一天傍晚曾国藩在李鸿章的陪同下,悄悄来到淮军的营
地,看到淮军的将弁们,有的赌酒猜拳,有的倚案看书,有的放
声高歌,有的默坐无言.其中南窗一人,裸腹踞坐,左手持
书,右手持酒,朗诵一篇,饮酒一盏,长啸绕座,还读我书,大
有旁若无人之概.视其书,司马迁《史记》也.曾国藩在回来
的路上对李鸿章说:众位将领皆可以立大功,任大事,将来成就
最大者,就是那个裸腹读书人.此人即是后来成为淮军名将的刘
铭传.
曾国藩虽然慧眼识人,但他也知道,淮军野气未除,刘
铭传真的要成为一代名将,还需要磨砺和锻炼.果然,1862年淮
军抵达上海不久,7月份在奉贤县就发生了铭字营弁勇在县衙门
滋事,击毙县令的凶案.曾国藩得知后,立刻发去批札,严词训
诫:
准抚部院缄称:铭字营勇夫枪毙奉贤杨令一案,不
胜骇异!该都司虽远在金山,何以一任营哨如此肆闹
……
淮军将来为忠臣义士,为名将迭官,是尔等数员教
戒之功;若为骄兵悍卒,为害家凶国一亦尔等数员不教
之罪.成败祸福,系乎尔等营官数人自身……所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