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7《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人教(部编版).doc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7《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人教(部编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7*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其丰富的思想内涵。 2.学习对比的写法,体会其中的妙处。 3.从诗歌的内容中受到如何做人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深刻的思想内涵,从中受到关于做人的启发。 2.学习诗歌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1.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2.朗读诗歌,了解作者,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学生) 3.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激情引入,揭示课题(用时:2分钟) 1.课件出示:鲁迅先生的图片。 2.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3.课件出示:诗人臧克家先生的简介。 1.欣赏鲁迅先生的图片,谈谈自己了解的鲁迅先生。 2.小组内交流对诗人的了解。 3.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作者。   在欣赏鲁迅先生的图片、了解鲁迅的环节中,学生可看图片并结合自己收集的有关鲁迅的资料,介绍鲁迅先生。 二、初步感知,识两种人(用时:10分钟) 1.初读这首诗,初步感知诗的主要内容。 2.播放这首诗的配乐朗诵录音。 3.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确诗歌的结构划分。 (1)诗人笔下主要写了哪两种人?他们各自有什么特征? (2)诗歌可以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诗歌。 1.自由读诗。 2.倾听朗读录音: (1)认真倾听诗歌朗读录音,边听边小声跟读,掌握诗歌的节奏。 (2)边听边找准每句诗歌的关键词语,标出诗句的停顿与重音。 (3)借助工具书解决不理解的字词。 3.自主感悟诗歌主要内容。 (1)小组合作探究:诗歌主要描写了哪两种人?他们分别都是怎样对待人民的? (2)小组合作探究:诗歌的结构应该如何划分?(第1小节为第一部分;第2~4小节为第二部分;第5~7小节为第三部分。) 4.(1)小组内朗读接龙。小组成员每人读一行诗句。 (2)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1.关于读诗环节: (1)学生初读要认真读,读准字音,不要忽视一个字。 (2)听录音朗读时,教师可要求学生用“/”标出节奏,用“·”标出重音。 (3)学生在读诗时,要边读边思考,看有什么发现。 2.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考虑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对比朗读,提升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为下文学习诗的表达方法做铺垫。 三、合作探究,感悟“精神”(用时:20分钟) 探究诗意,感悟鲁迅精神: 1.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诗歌第1小节诗意。 (1)两个“有的人”分别指谁? (2)理解诗句中的两个“活”字与两个“死”字的不同含义。 (3)体会第1小节在整篇诗歌中的作用。 2.诗人为什么要以“有的人”为题?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诗歌的深刻内涵。 3.对比学习诗歌的第2小节、第5小节。 (1)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朗读。 (2)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悟。 4.(1)指导学生利用学习诗歌第2小节、第5小节的方法自主学习第3小节、第6小节。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诗歌第4小节、第7小节,教师随机指导。 ①探究“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深刻含义和这种人的结局。 ②探究“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的伟大精神。 ③根据“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这句诗体会作者的创作初衷。 5.引导学生探究诗歌的写法特色。 6.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朗读,再次感悟“鲁迅精神”的伟大。 总结:“鲁迅精神”千古流芳,我们也要做有价值的人。 1.(1)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自由表达对“有的人”的理解。 (2)全班交流:两个“活”字与两个“死”字的深刻内涵。 (3)小组合作探究:诗歌第1小节在整篇诗歌中的作用。(第1小节点题,诗人主要写两种人。一种人是反动派;另一种人是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 2.精读探究:“骑、俯”两个字各写出了什么?体会这两个字的用法;他们各自有着怎样的结局?“摔垮”一词写出了什么?结合这些关键词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 3.(1)自主、合作探究:抓住关键词语“不朽、野草、地下的火烧、烂”等体会诗句的深刻含义。 (2)总结、对比两种人的不同做法与结果,谈自己的感受。 4.(1)小组交流探究“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这句诗的深刻含义。 (2)围绕“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探究作者的创作初衷。(这首诗不是单纯地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鲁迅和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5.小组合作,探究写法。 (1)诗人通篇运用对比的写作方法,诗中具体是怎样进行对比的?(结构上:每一小节中的前两句与后两句进行对比描写;第2小节、第5小节,第3小节、第6小节,第4小节、第7小节进行对比。内容上

文档评论(0)

152****39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