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小学生粗心的毛病.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克服小学生粗心的毛病 粗心是一种不良习惯,小学生活泼好动,情绪不稳定,热情高但生活阅历相对欠缺,遇到问题心情较为紧张,因而容易粗心大意,久而久之,会形成粗心的不良习惯。孩子粗心是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也是教师和家长最为头痛的。其实,粗心并非偶然,简单的表面现象背后有着外在的客观原因和内在的心理原因,教师和家长要联手,采取一定的策略来减少粗心的现象。 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 1、养成良好习惯。有时候一些看似是由粗心引起的错误实际上是任务太多,孩子心急,没有养成良好的及时纠正错误的习惯。平时做事情都有老师和家长来协助其检查错误并改正,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检查与改错的习惯。因此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帮助孩子养成检查自己作业的好习惯。家长不要代办而是督促孩子自己去检查,培养孩子自己检查自己改正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审题、规范书写,自觉检查、及时纠正的好习惯。首先必须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可训练学生自问自答:"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先算什么"等等;其次,在设计练习时应有意创造克服思维定势的情境,培养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教育学生树立责任感、自信心,力争算一题,对一题,并选择作业典型范例让学生效仿,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2、端正学习态度。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缺乏学习动机,情绪低落,往往注意力不集中,神思恍惚。很多小学生做题,把"6"看成"9",把"÷"当成"+"。你给他指出,他会毫不在乎地说,有什么了不起,我本来会做的。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让孩子知道,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都不会很难,你与别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告诉学生,粗心大意是不良学习习惯中的一种,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因此,无论从长远来看还是从目前孩子的学习状态来看,粗心都是应该纠正的。 3、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为了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教师可从以下方面使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充分利用好一节课的前二十分钟;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让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作相结合,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参与课堂"的学习态度,唤起学生对学习的自觉的责任感;锻炼孩子防止外来干扰的能力。 4、给孩子改正的时间 。低年级孩子,知识结构尚未形成,思维定势也不明显,作业出错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很大。父母看到很容易的题目都做错了,就简单归结为粗心、不用功,甚至小题大做批评一通。我特别反对父母过多批评指责孩子作业粗心,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因为他们需要依赖父母的"眼睛"看自己。家长渲染错误的严重性,主观上想引起孩子注意,克服粗心大意,而客观上不仅不能解决粗心问题,还严重地强化了孩子内疚、惊慌、恐惧,进而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极心态。 粗心是低年级孩子的通病,我认为,作业做错了,就事论事、有错改错。孩子改正错误的过程也是探索成功的过程,随着他们身心发展,粗心问题是能克服的。老师和家长应对孩子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多表扬几次,他就会增强信心,久而久之他对克服粗心产生了兴趣。反之,当学生屡次粗心时老师和家长只是训斥恐吓,会让学生感觉自己天生如此,自信心严重受损,甚至会更加粗心。 在引导学生克服粗心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 1.教师和家长不要动不动就以粗心为理由批评学生,这样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考试过程中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不要粗心"之类的心理要求上,这样反而更容易引起注意力分散,出现更多不必要的错误。 2.对学生的粗心,尽量不要采取正面惩罚的方式,以避免对学生粗心的强化,而是可以运用正强化的方法。比如在学生粗心时不去批评他,但是在学生细心地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家长此时及时表扬学生,强化他的细心,这样学生就会慢慢接受这种心理暗示,越来越向着细心的方向发展了。 3.在平时的学习中帮助学生养成检查自己作业的好习惯。很多家长都愿意为学生检查作业,以为这是对学生负责,殊不知这样学生就养成了不细心检查的习惯,要让学生改掉粗心的毛病,首先要从家长做起。 4.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用自己的细心去感染学生,比如把家里布置得井井有条,建议学生学会自己整理东西、收拾房间,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责任感。 当然,好习惯的养成还需要长时间的巩固,需要教师在日常管理中耐心的引导。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