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国粮食贸易格局.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北产区, 农民弃种大豆、杂粮,腾出来的耕地主要转向玉米种植; 部分地方开垦荒地湿地,增加玉米种植面积。 临储政策在支撑东北产区价格的同时,也抬高全国玉米价格,促进华北、西北、华中地区扩大玉米种植,逐步形成对东北玉米传统市场的替代。 西南市场是东北的传统销区,但去年该地区400万吨玉米缺口,基本由过去从未调出玉米的西北产区填补。 据统计,2008-2014年期间,全国玉米面积扩大24%、产量增加30%。其中, 东北产区面积增加35%,产量在全国的份额,由2008年的?39%,增加到2014年的43%。 2012年,玉米超越稻谷,总产量突破2亿吨,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品种。 第二,临储提价直接导致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推动粮食替代品、副产品及下游产品进口激增,形成“国外粮食入市,国产玉米入库”局面。 近年来,在美国燃料乙醇增速放缓、受前期高价刺激玉米产能扩张,加之美元走强,国际玉米市场从2012年下半年进入新一轮熊市的背景下,我国却连续提高玉米临储价格,导致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价差不断扩大。如2013年国内外玉米价差500元/吨,2014年以来价差持续在1000元/吨左右。 据海关统计,2014年,高粱、大麦、DDGS、木薯及木薯淀粉进口2707万吨,扣除啤酒用大麦,约2500万吨直接或间接替代国产玉米。 国外玉米、高粱、大麦从西南边境走私进入国内市场,估计玉米走私数量达180万吨。 特别是,受国内玉米高价影响,肉类产品和青霉素等玉米深加工产品生产成本抬升,由过去的出口逆转为进口,既挤压同类产品的国内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国内玉米消费。 第三,收储压力全面向国库转移,市场基本不再存粮。 一般情况下,市场存粮应在5000-6000万吨。 若按农民存粮占其产量30%测算,东北地区农户储粮约3000万吨; 饲料企业存15天用量的粮食,计500万吨; 深加工企业存粮约2个月用量,共2000万吨, 贸易商则择机存一部分粮食。 受临储提价政策的影响,加之近年国际国内供求形势逆转,国内玉米出现产区与销区价格倒挂、原料与成品价格倒挂扭曲现象,颠覆各类粮食主体的存粮意愿,使市场收购与库存压力全面向国家收储转移,近几年形成老库存拍卖出库不畅、新库存迅速增加的困局。 如2012年,东北产区政策性临储3083万吨,次年增加到6919万吨,2014年高达8329万吨,相当于收储了东北产区玉米全年产量的80%。 在价格倒挂的刺激下,部分华北玉米有可能倒流进东北进入临储。据估计,东北临储玉米中约有10%是来自关内倒流。 第四,消费不旺、出口受阻导致粮食有效需求低迷,加剧国内库存压力。 玉米的饲用消费增速趋缓,国内配合饲料产量在2012年达到1.96亿吨后徘徊不前。 玉米深加工消费,则受饲料消费低迷(DDGS、赖氨酸等主要用于饲料)、进口木薯和木薯淀粉替代、深加工产品出口受阻影响,亏损严重,开工不足,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降至45%以下。 尽管国内库存爆满、供给过剩,但由于国内价格大幅高于国际价格,国内玉米根本不具备出口竞争力,无法通过出口渠道消解库存。 2015年调整临储政策:从1.12调低到1元 根据玉米库存问题突出的实际,2015年国家对玉米临时收购价格作出重大调整,从去年的1.12/斤降到1元/斤。 初步评估: 2015年调低临储价格属于过渡性调整,虽然有利于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但可能无助于缓解当前玉米高库存问题,政策调整远未到位。 若不及时采取配套措施,2015年玉米库存可能会继续增加,而且还可能引发更加严峻的新问题。 第一,2015年的临储价格仍属较高水平,临储收购量仍将比较大。 在国家严控收储质量标准(霉变严格控制在2%以内)的前提下,预计今年东北玉米临储收购量将达到5000-6000万吨。若后期放宽对霉变的控制,收购量将进一步放大。 第二,有可能导致粮食产能向稻谷等品种转移集中。 近年来水稻在最低收购价政策刺激下(2008年以来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了约1倍),目前库存高达6200万吨,压力仅次于玉米。 今年国家调低玉米临储价格,给农民发出玉米降价减产信号,如果水稻最低收购价不随之调低,水稻比价优势将更为明显,部分农民可能由种玉米转向种水稻,将使稻谷库存压力进一步增大。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稻谷容易陈化,品质风险高、新陈价差大,相对玉米而言,消化库存的难度会更大。 第三,有可能引发部分地区的土地流转违约和纠纷。 在临储政策的支撑下,由于玉米种植有利可图,极大推动东北地区土地流转,黑龙江土地流转面积甚至达到70%以上。 本次调低临储价格,反应最为强烈的是那些流转土地的规模经营主体,认为大大压缩了他们的利润空间。 因此,调低临储价格,有可能会改变高临储价下形成的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格局,部分地区也有可能出现土地流转违约与纠纷,对此需早作应对准备和化解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