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文库—学生成长百卷读本(71)成功之路(上).docxVIP

雏鹰文库—学生成长百卷读本(71)成功之路(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翻开人类文明史,文字处理技术与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我国古代的四 大发明中,就有两项属于文字技术处理方面的。但近百年来,西方经历了“打 字机时代”,又迈入“电脑时代”,而我们还在“笔耕墨种”。“五笔字型” 的问世,征服了汉字输入电脑这一举世头痛的“癌症”,在古老汉字与现代 化的电子计算机之间架起了一座畅通无阻的彩桥,使一度被指为“必须废除” 的汉字,重新扬眉吐气于世界文字之林。 今天,“五笔字型”发明者王永民的名字,正随着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 的科学创造传遍全国,飞向世界。海内外报纸把他誉为“中国电脑时代的‘毕 昇’”。 王永民,一个农民的儿子,从河南省南召县偏僻的山村走来。 从记事起,王永民就像小大人似地,不声不响地帮妈妈烧火做饭,上山 割草拾柴,帮父亲在菜地里浇水,逮虫子。一到庄稼收获季节,地里成了他 的赛场,捡粮食,刨红薯,从来不落在姐姐后面。他最喜欢在“车间”里给 父亲当助手,家里的各种工具给他做玩具、搞“试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小永民身上有两种可贵的品质,是在这个穷家中培 养出来的:特别喜好动手动脑,特别能吃苦。他相信一切要靠自己创造, 凡是别人不能吃的苦,他能吃;别人不能耐心去做的事,他能做。 1950 年秋天,祠堂里办了个学堂,小永民拎着妈妈交给他的书本费— — 两斤玉米,和几个小伙伴高高兴兴地去报名。一进学校,就听到老师在大声 吆喝:“回家穿衣服去!”一年之中有半年光着屁股的小永民,只好哭着回 家,让妈妈临时缝了一条小裤衩。 穷人家的孩子上学不易,妈妈常挨户借来鸡蛋给他交学费,所以小永民 非常用功。第一天上课,学了“一、二、三、走”几个字,老师告诉他们, “走”是从一前一后两只脚走路的图画变过来的。神奇的汉字吸引了他,从 此,每天放学回家,他就蹲在地上用石头写字,边写边往后退,有时一直退 出院门。刚10岁,他就参考《四体百家姓》,学会刻行、草、隶、篆各种字 体。 从小,王永民就抱负不凡,一心想搞发明创造。他给家里制作了精巧的 捕鼠机,还经常把书本知识用于实践,把书上画的风向计,日影计时仪,小 汽车等做成实物。 1962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这位农民的儿子言语不 多,自尊心极强。他一天十几个小时泡在图书室里,钻到书堆中拼命地吮吸 知识,常常为抵制夜读的困倦而狠揪自己的头发,以致他读过的书里 夹进了一根根黑发。假期中,他靠挖地基、抄卡片、做小工换取微薄的 收入,购置书籍文具。大学期间,家里一共只给他寄过十几元钱。每个星期 天,他退掉两元钱的早餐票,作为电车费,空着肚子在北京图书馆苦读一 天? ? 就是这样,王永民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耕读,终于打破了“中国人如果 不改变文字,将被社会所淘汰”的谬论,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她,曾三次赴南极科学考察,是世界上第一个深入南极腹地,并首次在 南极发现矿床的女地质学家。 金庆民,1938 年出生于六朝古都南京市,从小十分聪明,又活泼调皮。 在她中学毕业前不久,同全班同学看大型记录片《深山探宝》,看到在祁连 山找矿的地质队员们骑着马,带着器材,翻山越岭,豪迈而勇敢,她十分激 动,觉得探矿虽然环境艰苦,但生活新奇有趣。于是 17岁的她,报考了北京 地质学院。 在北京的 5 年大学生活期间,她了解到我国幅员辽阔,地下山中蕴藏着 多种矿藏,而我国的地质勘测事业却刚刚起步,远远满足不了需要。毕业前 夕,她又想起了中学时《深山探宝》中看到的地质队员,想起了我国刚刚起 步的地质事业。于是,她在毕业分配志愿表上,流利地填写了“新疆”两大 字,以表明她的决心。 1961 年,她如愿被分配到新疆。当她来到了新疆地质局哈密第 6 地质大 队后,队里怕她不习惯这里的生活,安排她先在队部工作。金庆民一听便机 关枪似地说开了:“队长,我是来搞地质勘测,来找矿的,不是来坐办公室 的。我要和其它同志一起到野外去!” 队长扫了这位来自大城市,长得端庄白晰的姑娘一 眼,平静地说:“不行!我们队里的规矩是,女同志从不到野外去!” “以前没有女同志到野外工作,现在就从我开始吧,让我做个第一吧!” 金庆民看着队长,央求地说。 从此,她就开始了穿戈壁,爬天山,劳累奔波的地质勘测生涯。她和队 里的男同志一起,在戈壁滩上夜宿,在烈日下勘测。在沙漠中克服缺水、缺 粮、语言不通,迷路的困难。 1986 年来到了,金庆民得知南极考察队分给了地质科学院一个名额,她 心动了,凭着自己在新疆戈壁滩磨练出来的体魄,凭着 20 多年从事地质勘探 工作的实践经验,向组织上提出了申请。 领导对她说:“你的热情可嘉,经验的确很丰富,但你是女同志,又快 50 岁的人了,去极地怕身体不行吧!” “不!不!我的身体完全行!”金庆民把早已准备好了的体检表递给领 导。她有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体检又完全合格,

文档评论(0)

155****87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