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度中国学科发展战略 医学.docVIP

未来10年度中国学科发展战略 医学.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 医学 摘要 一、医学学科研究的特点、发展规律与战略地位 健康观念前移——从以人为中心的下游健康前移至以生态为出发点的上游健康观;从单纯重视应用研究和下游技术开发前移至以源头创新为宗旨的基础/转化研究,以期阐明重大疾病和其他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提出预防、诊断和伤害救治原则及技术,提高疾病防控能力,改善人民的医疗和生存环境,为实现“人人享有健康”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目标提供科学技术服务。 二、医学学科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与战略目标 现代医学主要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和中医学等。 基因组医学成为主流研究领域、转化医学研究渐成趋势。 新的探针分子、小干扰RNA9(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抗体、可溶性受体和细胞因子等的发现,通过化学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转基因动物模型验证药物新靶标,阐明新的传导通路。应用系统生物学的概念发现通过基因关联的网络拓扑学分析,许多疾病与其他疾病分享相同基因。 三、医学学科发展布局、优先领域与重大交叉领域 利用我国众多民族具有的遗传资源优势,建立重大疾病规范化临床资料信息化体系、标本库、数据库及临床试验网络,为疾病的机理和防治研究提供资源和数据的基础支撑。 疾病易感性的综合研究。研究重点: eq \o\ac(○,1)从遗传学角度对比研究我国不同民族或群体的疾病易感性; eq \o\ac(○,2)鉴定相关基因,研究其结构与功能; eq \o\ac(○,3)研究与疾病防治相关的基因的调控机理; eq \o\ac(○,4)研究不同民族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行为、饮食结构与营养以及社会、人文因素对其疾病易感性的影响及机制。 病原体基因(基因型)与宿主免疫应答、遗传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及抗感染免疫应答及调节与疾病转归和传播流行的关系等。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群)的筛选和确认及其表面分子标记物的鉴定。 第一章 医学学科的战略地位 P3:高度重视国家对人口控制与健康的需求的基础上,生物、环境、心理、社会因素。 P5: 人体产生抗体数量的极限为108种,但是这道防线只是通过免疫球蛋白基因多样性重排来操纵!这一发现从基因结构变化的多样性揭示了基因功能的多样性,具有普遍的生物学意义和医学价值,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尽管机体内基因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其结构和生物学作用有表现多样,但就其发生、衍化和进化而言,并非杂乱无章。 第二章 医学学科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姿态 P17: 在医学领域,从“大科学”产生的信息和数据中,可识别、鉴定出不同的疾病状态和生理标记物和分子组合,统称为分子标签(molecular sig-nature)。有了分子标签,就可做到给疾病进行分子分型(molecular classifica-tion)、分子分期(molecular staging)和其他分子分析,从而对个体化诊疗方案的制订、药物治疗效果的评判、耐药性的预测、病情转归的预测等临床最关心的问题进行掌控。P17 P17:含低级层次(参与信息链的基因、RNA、蛋白质、小分子代谢物等)、中级层次(由低级层次分子相互作用构成的代谢途径或信号途径)、高级层次(由代谢途径或信号途径相互作用构成的模块)和整体层次(由模块间相互作用构成的组织)。 P19: 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人”,最终形成“生物一环境一社会一心理—工程”模式 。 P21: 所以,根据本学科的发展规律和当前前及未来5~10年的社会疾病谱,呼吸病学的重点研究领域应为以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哮喘为代表的慢性气道疾病,肺部恶性肿瘤,呼吸衰竭的救治,免疫缺陷宿主及耐药菌感染,微创介入诊疗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等为主要内容。 P24: 对贫血性疾病的认识遵循着“发现现象→研究机制→分割、细化疾病→寻找靶点治疗一提高疗效”规律。20多年来,我国学者对骨髓衰竭性疾病的认识就是沿着这一思路逐步解剖、细化的。以往对贫血的诊断依靠形态学的单指标目前趋势是采用细胞、免疫、遗传、分子特征的多指标诊断系统。 P2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缺乏可靠的特异性实验室指标,目前诊断仍是临床排除性诊断,易造成误诊;对慢性顽固性ITP的治疗仍是一个棘手的难题。深入探讨ITP的发病发病机制,建立特异的实验室诊断指标与改善慢性顽固性ITP的治疗方法,对提高我国人民的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P29: 癌症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过去的30多年间,我国癌症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居中国城乡居民死因的第一位。平均每4个死死亡的中国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 第三章 医学学科的发展现状 P35: 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最理想的领域是医学。这是由于医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同时医学研究的对象—人类和模式生物也是功能研究的最

文档评论(0)

139****79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